汉武帝如何靠“小人”治天下?
三水小牍
一、盛世
班固在史书中盛赞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的兴盛景象 , 云:“汉之得人 , 于兹为盛 , 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完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蓦、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遣则霍光、金日磾 , 其余不可胜纪 。 ”
与历史上的其他帝王相比 , 汉武帝大概是最少受“传统”约束的一位 , 也许对他来说 , 根本就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传统” 。 武帝本人的头脑其实是多元的混合体 , 其中有儒家的政治理想 , 法家的权谋治术 , 也有方术神仙家的迷信 , 处处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多彩和生机 。 他崇尚文学 , 也醉心于武功 , 追求长生不老更是他一生的梦想 。 他身上既体现了那个时代最为“精英”的文化 , 也集中了那个时代最为“底层”的愚昧 。 作为天下至尊 , 他从不缺乏勃勃雄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强的意志;于是 , 在他身边很快聚集起一批形形色色的 , 非常“小人物” 。
文章图片
武帝按照前朝成例 , 下诏求贤 。 凡有一技之长者 , 几乎都能找到进身之阶 , 或由地方诸侯、官员举荐 , 或只身闯京城 , 拉关系 , 找门路 , 只要能想方设法让皇帝知道你是个人物 , 多少都能捞到一官半职 。 当时的热闹景象 , 用班固的话来说 , 那是“群士慕向 , 异人并出” 。 这样的求贤诏在武帝时期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道 , 各地的“异人”也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朝中 。 这些人最初多是在皇帝身边做侍从顾问 , 以后逐渐因才施用 , 委以各种要职 。
汉武帝用人 , 不为传统观念所束缚 , 而是任人惟贤、不拘一格、不问出身 。 汉朝人的家族、门第观念非常重 , 若依据这种习惯思维 , 桑弘羊(商人)、卫青(奴隶)、卜式(牧民)、金日磾(俘虏)都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 但是 , 汉武帝都提拔并发挥了他们的能力 , 做到知人善任、量材使用 。
二、布衣
从汉武帝对公孙弘的任用上 , 更可以清楚地看出汉武帝的人才思想 。 公孙弘建元年间曾被地方推荐到中央 , 封为博士 。 但在他出使匈奴时 , 不能胜任而遭冷遇 , 于是公孙弘称病还乡 。 元光五年 , 公孙弘再次被举 , 但这次是汉武帝亲自测试 。 据史料记载 , “时对者百余人 , 太常奏(公孙)弘第居下 。 策奏 , 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 拜为博士 , 待诏金马门 。 ”汉武帝以其独具慧眼 , 为西汉政府物色到一位杰出的丞相人选 。
按西汉政府历来的规定 , 担任丞相的人选 , 必须在具备列侯爵位的人选中选拔 。 平民出身的公孙弘哪来爵位?为此 , 汉武帝以其非凡的气概 , 冲破陈旧的束缚 , 先任命公孙弘为丞相 , 后封爵位 , 从此开创了平民担任丞相之先河 。 特别是汉武帝为此下的诏书 , 更反映了他用人唯贤的人才观:“朕嘉先圣之道 , 开广门路 , 宣召四方之士 , 盖古者任贤而序位 , 量能以授官 , 劳大者厥禄厚 , 德盛者获爵尊 , 故武功以显重 , 而广德以行 。 ”
事实证明 , 公孙弘确实是一个能够担当丞相之任的大材 , 而非一般官吏的小材 。 从这里更能看出汉武帝不以偏见取人 , 既不嫌他出身低微 , 更不以他曾经不堪出使匈奴就草率定论 , 而是审其究竟有无真才实学 , “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 这是汉武帝人才思想中最关键的核心 。 正是在这样的人才观指导下 , 出身卑微的庄助、朱买臣、司马相如、主父偃等具有真才实学的各种人才,都聚集在汉武帝的周围 , 犹如众星捧月一般 , 维护着汉武帝开创的大业 , 形成了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的大好局面 。
文章图片
郎中主父偃 , 原为临淄人 , 中年开始学习儒家经典《易》和《春秋》 ,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因投书自荐 , 被汉武帝封为郎中 。 主父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郎中 , 但他竭尽全力为汉武帝出谋划策 。 “内实京师 , 外销奸猾” , 强迁几十万豪强于茂陵 , 就是主父偃的主意;不发一兵一卒,不多用一寸土地 , 而将诸侯的力量全部削弱的“推恩令” , 也是主父偃的主意;册封出身卑微的卫子夫为皇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反叛阴谋 , 更是主父偃的功劳 。 为此 , 主父偃深得汉武帝的青睐 , 自从被召见后 , 一年之中四次提拔 , 从郎中升为大夫 , 一时成为美谈 。 如此慷慨的封赏、知遇之恩 , 怎能不让这些官员们拼死效力 , 拼命“尽用” , 为汉武帝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武帝36岁那年遇到一个很特别的小马夫 , 这个少年身高八尺二寸 , 相貌端严 , 他养的马特别肥壮 。 当他牵马走过皇帝面前时 , 没有像其他马夫那样偷看侍立左右的殡妃们 。 经询问 , 才知道这少年是前匈奴休屠王子 , 与母亲、弟弟一起被俘 , 没入宫中为奴 。 汉武帝立即封这少年做马监 , 然后又让他随侍左右 , 还赐给他一个汉姓“金” , 就是金日磾 。
贵戚们对皇帝宠信一个“胡儿”颇有怨言 , 武帝的回应则是待他更好 。 武帝喜爱金日磾没有什么理由 , 出于直觉而已 。 而其后的历史表明 , 武帝确实慧眼识人 。 金日磾的忠心和正直说明汉武帝的直觉不错 。 金日磾不肯靠裙带关系邀宠 , 拒绝了汉武帝想纳金女为妃的美意 。 他也曾亲手擒获企图行刺皇帝的马何罗 , 救汉武帝一命 。 武帝临终前 , 金日磾与霍光 , 上官桀 , 桑弘羊等人一起受遗命辅佐八岁登基的幼主汉昭帝 , 为大汉王朝保驾护航 。
三、酷吏
盐铁官营建立之后 , 汉代财政制度为之一变 。 从以土地税为主 , 变成了土地税 , 盐铁收入病重 。 土地税和户籍都是固定的 , 容易征收 , 而商人和货物确是流动的 。 所以 , 政府逐渐细化了有关商业税的规定:商人们拥有价值两千钱的资产 , 就要缴税一算 , 税率是百分之六 。 手工业税率为百分之三 。 对于不好计价的货物就按车算 , 有一辆车要缴纳一算的税 , 有五丈以上的船也要缴纳一算的税 。 商人的税收还要加倍 。
由于规定的过于苛刻 , 没有人主动缴纳 。 于是 , 皇帝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雇佣大批的帮手——酷吏去征税、武帝时期成为西汉王朝酷吏最多的时代 。 一时间刀斧手云集 。 御史大夫张汤 。 御史中丞减宣、杜周 , 以及推崇严刑峻法 , 官至九卿的义纵、尹齐、王温舒等人相继而出 。
文章图片
(酷吏张汤汉武大帝剧照)
【汉武帝如何靠“小人”治天下?】为了配合商业税的强制征收 , 汉武帝颁布了告缗令 , 鼓励互相揭发别人财产 。 民间社会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告密热潮 。 许多人热衷于打听地方豪强的财产 , 告发他们 , 获得分成 。 在这种吃大户风气下 , 全国中等资产以上的地方豪强大部分被告发过 。
该法令由一个叫杨可的人推行 , 而主持审判工作的就是著名的酷吏杜周 。 杜周当廷尉时 ,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 , 逮捕的郡守 , 以及九卿以上的官吏俸禄两千石以上不下百余人 。 每年由地方上交审讯的案件不下千份 。 一个大案子所牵连的人数动辄数百人 , 而小案子也有几十人 。 为了查证案件 , 办案人员来回折腾数百里甚至千里 , 遇到有不服审判者 , 狱吏则采取严刑逼供的办法来定案 。 后来 , 有些人一听到惹上官司了 , 就立即逃跑 , 以免落在杜周手里 。
在杜周的主持下 , 没收的财物以亿来计算 , 奴婢以千 , 万计算 , 没收的田地 , 大县有几百顷 , 小县也有上百顷 。 打击了地方豪强 , 加强了中央集权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为武帝后来准备与匈奴、南越的战争积累了经济基础 。
四、理财
汉初规定 , 商贾之人不得占有土地 , 不得衣丝乘车 , 更不得入仕为吏 。 从儒家正统思想出发 , 同样主张重农抑商 , 把商业视之为低贱的职业 。 但汉武帝完全不受祖宗之法的约束 , 大胆起用精通业务的商贾来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 , 并且大见成效 。 如南阳大冶孔仅、洛阳贾人之子桑弘羊 , 以及东郭咸阳 , 都被武帝提拔到经济部门担任要职 。
汉武帝一朝 , 有两项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是均输 , 平准 。 这两项改革措施 , 就是由著名的理财高手桑弘羊提出 , 其目的也是增强政府的财力和对经济的控制力 。
文章图片
(商人宰相桑弘羊汉武大帝剧照)
所谓均输 , 是一种让政府插手商品运输和销售的做法 。 汉代的土地税主要是以粮食的形式上缴 , 但把粮食从地方运到京城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与物力 。 均输法规定 , 地方政府可以灵活处理这些粮食 , 在当地卖掉 , 换成钱 , 或者购买当地的土特产品 , 把土特产品运输到外地高价出售 。 粮食价格低又笨重 , 换成土特产品价高量轻 , 而且土特产品往往在产地很便宜 , 但是在外地很贵 。 这样 , 政府就可以减少运输成本的同时 , 吃买卖的差价 。 理论上来说 , 均输是一种市场调节机制 , 如运行得当 , 各地产品分配会更加均衡 。
所谓平准 , 是在地方上兴建平准仓 , 当本地丰收时 , 政府就收购粮食放入平准仓库;到了本地出现灾害缺粮时 , 政府再把仓里的粮食拿出来接济社会 。 但接济不是免费的 , 而是采取一个低于市场价格 , 高于收购价格的中间价 , 这个价格既可以保证政府盈利 , 又保证民间获得较为平价的粮食 , 打击不法商人的囤积居奇 , 哄抬物价 , 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
五、稼穑
汉武帝时期 , 一场农业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
重用专业人才 , 是汉武帝用人策略中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 对于文臣武将,汉武帝能做到知人善任,对于精通农业、商业、水利、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汉武帝也能做到这一点 。 汉武帝在位期间 , 亲自过问农业、冶炼、商业等经济方面的事情 , 制定了许多政策 , 并且提拔、重用那些精通本业的专业人才 , 改变了过去那种任用文官管理经济、商业、农工事务的传统 。
倪宽精通水利 , 汉武帝任他为左内史 。 他在任左内史期间 , 亲自指挥民工在郑国渠上开了六条小渠 , 使原来浇灌不了的高地受到灌溉 。 这六条水渠就是著名的“六辅渠” 。 徐伯原是个普通的水工 ,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命他主持修建水利工程 , “发卒数万人穿潜渠” 。 用三年时间开凿了从长安到黄河的渠道三百多里,使关东到长安的水路缩短了一半 , 并使万顷农田得到了灌溉 。
汉武帝重用科技方面的专业人才 , 比较著名的还有唐都、落下闳二人 。 他们精通天文律历 , 是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 。 因此 , 汉武帝把他们招至宫中修定律历 , 使他们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 , 如著名的《太初历》就是他们参与下修订出来的 。
对于农业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 , 尤其是汉武帝 , 为了兴文治 , 建武功 , 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作基础 , 因而他对农业更为重视 。 他在晚年就明文下诏曰:“方今之务 , 在于力农” 。
文章图片
(赵过推广的代田法)
武帝末年 , 任用赵过担任搜粟都尉 , 大力推广代田法 。 而在此之前 , 由于土地的肥力不足 , 人们往往需要采取休耕的措施 , 典型的休耕有三块土地 , 每年耕种其中的一块 , 让另外两块抛荒积攒地力 , 三年轮一遍 。 而赵过则提出在一亩地里挖出三条垄沟 , 每年在其中一条里种粮食 , 另外两条留着积攒地力 。 如果土地肥沃 , 还可以每年种两条留一条 。 用这种方法种地 , 每亩土地比过去可以多收一石的粮食 。
另外 , 这一时期也是耕牛逐渐普及的时期 , 许多地方用牛力来替代人力 , 获得了更高的收成 。 赵过本人通过改进犁的构造 , 一头牛可以拉三个犁头 , 还有新型播种工具——筒车 , 大幅度的提高了耕种的效率 。 赵过的农业革命进展很快 , 由最初的关中地区 , 逐渐向全国扩散 。 精耕细作提高了产量和效率 , 从而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
六、兵戈
汉初七十余年 , 由于经济凋敝 , 休养生息 , 导致这一时期汉廷在对付匈奴问题上 , 一直处于被动收缩的战略态势 。 至汉武帝时 , 雄才大略的刘彻决定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 。 于是提拔 , 重用了两个私生子 。 即卫青、霍去病 。 卫青:史载大汉皇后卫子夫的母亲卫妇人 , 曾经与平阳公主家奴郑季私通 , 生卫青 。 霍去病: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与小吏霍仲孺私通 , 生霍去病 。 由于出身问题 , 时人对二人颇有微词 。 然而正是这两位出身为大家所不齿的私生子 , 后来恰恰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 也帮助大汉王朝完成逆袭 。
文章图片
在与匈奴的战争实践中 , 二人逐渐摸索出一条创新的战术 。 不与匈奴人较量远距离的骑射 , 而是把中原步兵军阵的正面冲锋肉搏和骑兵战术相结合——即骑兵冲击战术的形成 。 由于当时匈奴的权力和社会结构特质 , 以及此时尚未有马镫的发明 , 所以这一时期的匈奴骑兵主要是扮演游击 , 骚扰 , 远距离骑射的角色 。 所以 , 骑兵冲击战术的出现 , 是空前的伟大战术创新 。
卫青、霍去病指挥的对匈奴战争 , 就是要推广这种战术 。 当然 , 匈奴人并不愿意与汉军进行近战肉搏 。 所以 , 汉军取胜的关键就在于采用奇袭切断匈奴军后路 , 缩小可供敌骑驰骋的战场范围 , 使其骑射优势无法发挥 , 从而逼迫其进入近距离肉搏战 。 从二人指挥的战役来看 , 他们成功的利用发挥了这一战术的优势 。
譬如: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 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出击 , 搜寻远在漠北的单于主力 。 匈奴人侦察获悉了汉军的动向 , 决定乘其远来疲惫予以全歼 。 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决策 。 两军相遇后 , 卫青“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 匈奴亦纵可万骑” , 双方骑兵展开决战 。 当时已近黄昏 , 又恰逢起大风 , 砂砾击面 , 两军不相见 , 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 两军在暗夜和风沙中展开胶着混战 , 厮杀肉搏 , 从马背上打到地面上 。 暗夜和近距离肉搏使得匈奴人的骑射技艺无从发挥 。 匈奴军大败 , 单于趁夜逃脱 。 与此同时 , 霍去病率兵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 , 也是用同样的打法 , 斩获匈奴首级七万多 。 匈奴此后几乎无力侵犯汉朝边境 , 而汉军已经掌握战争主动权 , 继续对匈奴进行远袭打击 。 直至后来霍去病“封狼居胥”“匈奴远遁 , 而漠南无王庭 。 ” 。 “两位私生子” , 来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
结语
虽然汉武帝在位时期 , 身边的人才犹如走马灯一样换了一拨又一拨 , 但是有些人是他始终倚重的 , 在汉武帝一朝 , 三个方面的人对汉武帝一直都很重要而不担心被抛弃 , 一个是军事人才 , 这是国家的重要保障 , 是汉武帝的重中之重 , 以卫青 , 霍去病为代表 。 一个是思想控制 , 提供他集权做法的合法性 , 以董仲舒为代表 。 还有就是理财 , 以桑弘羊为代表 , 这是保证他战争和好大喜功的物质基础 。
文章图片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不但知道什么人该怎么用 , 也知道哪些人只能用一时 , 哪些人可以用一世 , 每个人都可以在汉武帝手中发挥对汉武帝最大的价值 。 汉武帝表面上是因为做了很多大事而被称为大帝 , 但是这背后 , 汉武帝最突出的 , 是他对人才的运用 , 这种能力 , 在古代帝王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 , 中华书局
2、司马光:《资治通鉴》 , 中华书局
3、赵翼:《廿二史札记》 , 中华书局
4、杨育坤 , 李泽生:《汉之得人 , 于兹为盛———略论汉武帝的用人》 , 人文杂志 , 1984 , 5
5、李瑞兰:《汉初人才问题与汉武帝隆儒抑老之策》 , 历史教学 , 1994 , 7
推荐阅读
- 三国杀:卡牌是否应该“界限突破”?且看这版「界闪电」设计如何
- 颜值在线的它,东风风行T5L表现如何?网友:“纸老虎”
- 车质量可靠排行榜,实至名归,第五名让人意外
- 花高价买了电动车头盔,如何做好头盔防盗,网友出奇招
- 外行领导内行,关键是要看你如何去领导
- 如何选择小型SUV?开得好,用得好,价格好,最低6万,最高10万,到底便宜不便宜?
- 央视新闻报复性消费会出现吗?当前就业情况如何?这次发布会说清了!
- 高原迫击炮班配备三代猛士,机动不再只靠铁脚板,快打快撤真灵活
- 年龄大点又如何,提升自律性,依旧美成小姐姐
- 答疑:如何确保绿色建筑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