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欣们"的走红:国产偶像,中国互联网制造

"虞书欣们"的走红:国产偶像 , 中国互联网制造
作者|迟雨落 编辑 | 范志辉
随着偶像选秀综艺《青春有你2》的热播 , 选手秦牛正威、虞书欣、李熙凝等人持续破圈 , "淡黄的长裙 , 蓬松的头发"reader式说唱也成为了鬼畜区常客 。
这些"非标准偶像"的出圈 , 不仅推动了节目热度的水涨船高 , 某种程度上也是解读国内文娱娱乐产业和偶像文化的关键符号 。当观众直呼"选手实力差"、"人气看不懂"时 , 实则是对标了传统意义上的日韩偶像 , 往往容易忽略国内外造星逻辑的差异 。
【】"虞书欣们"的走红:国产偶像,中国互联网制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初 , 中国的偶像产业脱胎于日韩模式 , 在本土艺人经纪公司、影视公司的纷纷入局下 , 如今已然自成一派 , 极具本土特色 。但我们复盘这一场偶像的盛宴时 , 会发现当下旺盛蓬勃的偶像综艺、粉丝经济乃至文娱内容产业 , 基本都是围绕在各互联网巨头之间 , 实质上仍然是一场关乎流量与资源的争夺战 。
2020年 , 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依旧很贵
"流量焦虑"这个词 , 贯穿了整个2019 。进入到2020年 , 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池已几近饱和、人口红利见顶之际 , 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 , 似乎暗藏机遇 。
QuestMobile《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显示 , 第一季度月活跃用户规模逆势上升 , 达到11.5亿 , 创下了1.5%的同比增长率 , 相比2019年末 , 增长了1700万 。
【】"虞书欣们"的走红:国产偶像,中国互联网制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活跃用户数反弹的同时 , 行业流量的分配也显示出一些结构性变化:拼多多等"搅局者"入场 , 集中攻占下沉市场 , 疯狂收割新用户 , 成为最为重要的增量来源;线上的泛娱乐应用在疫情下成为刚需 , 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平台迎来爆发式增长;在线下零售业萎靡之际 , 用户行为习惯改变 , 网红经济、直播带货 , 都贡献出了一季度亮眼的成绩单 。
在5G与AIoT时代的辉煌尚未来临前 , 不变的是 , To C业务中的注意力经济法则 。信息从未像现在这样自由流动与高度集中:一部手机、一个直播间、一个网红主播 , 就能创造出数亿元的销售额 。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 , 生存的焦虑始终存在 , 也驱动着它们不断寻求新的流量增长点 。抖音、快手占据着短视频市场的大部分市场 , 腾讯、爱奇艺、优酷也纷纷加入了短视频赛道 , 但至今尚未有现象级的新产品诞生 。另一边 , 各大长视频内容平台发力大型偶像选秀综艺 , 以爆款效应拉动流量增长 。
【】"虞书欣们"的走红:国产偶像,中国互联网制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 与短视频或网红直播相比 , 这些S级网综往往制作周期较长、门槛高、队伍庞大、成本高昂 , 需要在行业内深耕细作 , 短时间难以入局 。得益于长久以来的积累 , 头部互联网平台在内容联合制作、渠道分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上 , 都具有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 。掘金粉丝经济 , 参与从0到1的包装 , 也使得平台对偶像生产环节的掌控力更高 。
与早年《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电视节目相比 , 互联网公司在运营策略、技术支撑、商业布局上 , 显然有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发展:通过在短期内聚集资源、集中打造爆款 , 能够依托平台建立起成熟的IP全产业链 , 衍生出完整的商业模型 , 将流量转化成价值的同时 , 完成在泛娱乐行业的布局 , 为业务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
日韩造星模式的失灵 , 与跌跌撞撞的本土造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