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这其实就是从战术层面看问题 , 和战略层面看问题的区别 。 项羽之胜 , 只是战术上的胜利 。 并不是说战术胜利没用 , 但战术上的胜利转化为战略上的成果才有用 。 换句话说 , 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规划 , 纵使百胜 , 又有何用?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
文章图片
在我们之前对于楚汉相争的解读过程中 , 有几个地缘板块归属并没有详细交待过 。 一是南阳盆地、两湖平原所属的西楚、南楚地区;二是淮南——赣江流域这片“吴头楚尾”的中间地带;三就是以江东平原为核心 , 包括对应的江淮之间地区的“吴”地了(现在算是东楚之地了) 。 在项羽当日封建的版图中 , “吴”地作为东楚的一部分 , 也是自己的兴起之地 , 是留给自己的 。 一直到项羽和刘邦签订鸿沟为界的和约时 , 这块土地都还是项羽的根基之地 。 而淮南——赣江流域这片拱卫东楚的外围之地 , 则是分封给项羽最得力的军事助手——九江王“英布”的 。 至于两湖地区 , 则封建了临江、衡山两王 。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
文章图片
当日荥阳拉锯战伊始 , 刘邦在项羽的强大攻势下艰难抵抗时 , 曾经分制定过分兵三路的战略 。 北路为以太行山两侧的山西高原、河北平原为战略方向的韩信;中路以依托洛阳盆地节节抵抗楚军的留守汉军;至于南路 , 则由刘邦亲自统帅 , 沿着他当日入秦的武关道 , 入南阳盆地以期开辟新的攻击路线 。 这条攻击路线 , 刘邦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 , 在他刚刚在关中盆地站稳脚跟时 , 就已经派军试探性的由此攻入过中原 , 只不过被楚军击破 , 挡了回去罢了 。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
文章图片
以南阳盆地西连关中 , 南控江汉 , 北临洛阳 , 东连中原的位置 , 项羽在分封之时 , 并没有分封给其他诸侯 , 而是想着和中原腹地一起 , 划给自己做自留地 。 只是南阳盆地离项羽所依托的东楚之地太远 , 当地军民对项羽并没有东楚之民那样的向心力 。 反是刘邦在从武关道入关的过程中 , 恩威并施的收取了南阳盆地的民心 。 因此在刘邦亲自率军 , 重出武关道后 , 南阳盆地很快就归附了刘邦 。
刘邦在控制了南阳盆地之后 , 并没有试图由此向中原渗透 。 毕竟经由前面那么多次的经验教训 , 刘邦本人是没有信心再和楚军下面PK的 。 对于汉军来说 , 能够守住当年楚国留下的方城 , 让项羽不得不分心南线安全 , 就已经能够帮助缓解荥阳前线的压力了 。 而急于寻找汉军主力决战的项羽 , 在得知南阳盆地失守于刘邦之后 , 也很快率军南下 。 只是在楚地先人留下的防线面前 , 项羽这趟算是白跑了 。 在他还没有想到办法 , 把汉军逼出来决战时 , 彭越在泗水流域(攻下了下邳)的捣乱 , 又让项羽和楚军主力不得不回后院救火了 。 在南阳盆地形势稳定之后 , 刘邦也回到了荥阳前线 。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在荥阳正面战场还在拉锯的时候 , 汉军已经在南线控制了南阳盆地 。 虽然这个战略方向本身 , 所执行的主要是牵制任务 , 并没有象韩信一样的将领 , 可以独挡一面的担当出击任务 。 但南阳盆地归汉 , 在战略上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那就是将两湖平原与楚军主力隔离开了 。 这也使得临江、衡阳两王在思考是不是要继续留在项羽阵营时 , 不得不考虑到汉军所给予的现实压力 。 这也使得在整个楚汉战争当中 , 两湖地区 , 事实上保持了一种“打酱油”的姿态 。 其实如果有得选 , 那些兴起于秦末战争的新晋诸侯们 , 都更愿意“打酱油” , 好好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待刘、项二人决出胜负后 , 再做选择不同 。 只不过 , 形势比人强 , 不是谁都有机会骑墙的 。 象魏王魏豹 , 齐王田广就是这样的例子 。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
文章图片
没有机会打酱油的 , 还有九江王英布 。 至于他为什么叛楚归汉 , 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了 , 在他走后 , 他的“九江国”也成为了项羽的直属之地 。 对于刘邦来说 , 英布来投 , 本身在政治上就有足够重大的意义了 。 而在刘邦决心越过鸿沟 , 准备对楚军发起最后的决战时 , 英布也该发挥他的具体作用了 。 这个作用就是 , 回到自己原来的封地 , 以自己的人望策反淮南之地 。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
文章图片
以当时楚、汉对决的形势而言 , 相信谁都能感觉到项羽的颓势了 。 在这种情况下 , 英布在淮南的出现 , 更多的是给了那些故旧一个倒戈的理由 。 不过为了快速解决淮南问题 , 而不让项羽有机会打造淮河防线 。 在英布前往九江故地招降的同时 , 之前派去协助彭越 , 袭扰楚军后防的一支汉军(领军将领名“刘贾”) , 也渡过淮河 , 并围攻淮南重镇“寿春”了 。 在胡萝卜(英布招降)加大棒(刘贾围寿春)的共同作用下 。 淮南的楚军守军很快便出现了变化 。 楚将周离率军攻下了英布之前的国都“六” , 并领军北上 , 与刘贾、英布合军渡过了淮河 , 攻占了淮北重镇 , 涡水之侧的“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 。 在战国时期 , 下城父一直是楚国与中原国家势力交汇的地方 。 以英布名义招降的淮南楚军 , 由南向北攻击到此的意义在于 , 让调整路线准备南下渡淮的的楚军 , 不得不又一次的校正自己的行军路线 , 放弃进入淮南的打算了(之前如果彭城不失 , 在固陵之战后 , 楚军本应该向东往彭城方向撤退的 。 彭城即失 , 则沿涡水快速退入淮南是是好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