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鸟陈友谅诱杀赵普胜,为自立为王扫清障碍,也为鄱阳湖之战埋下隐患( 二 )



惊心鸟陈友谅诱杀赵普胜,为自立为王扫清障碍,也为鄱阳湖之战埋下隐患
本文插图

对于赵普胜是否真的被陈友谅诱杀的问题 , 我们可以从历史事实中去找证据 。 首先从赵普胜被杀的原因来看 , 很多人倾向于朱元璋使用离间计的说法 。 因为当时徐达无法攻破赵普胜镇守的安庆防线 , 西吴军的水军无法沿长江西进 , 使得陆军西进成为孤军深入的态势 , 战略形势非常不利 。 而陈友谅又在安庆和赵普胜会师 , 顺江而下攻打金陵 , 这就使得形势岌岌可危 。 据说朱元璋用了很多方法招降赵普胜 , 赵普胜都不投降 , 所以才使用的反间计 。 他利用陈友谅性格多疑的缺点 , 制造赵普胜要投降的谣言 , 逼得陈友谅杀了赵普胜 。

惊心鸟陈友谅诱杀赵普胜,为自立为王扫清障碍,也为鄱阳湖之战埋下隐患
本文插图

认同这个说法的比较普遍 , 从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 但却太过想当然 。 陈友谅或许听说了这种流言 , 但以他枭雄的奸诈本性 , 依据谣言就杀死领兵大将 , 显然不合情理 。 就算谣言是真的 , 那最好的处理也是先把赵普胜囚禁起来 , 毕竟战前杀将是兵家大忌 , 容易军心浮动 。
实际上从赵普胜被杀之后的历史发展来看 , 陈友谅的这一操作其实是有更深的目的的 。 赵普胜死后不久 , 陈友谅阻止徐寿辉迁都至龙兴 , 反而挟持徐寿辉攻打朱元璋 。 在攻打金陵之前 , 陈友谅派部下杀死徐寿辉 , 改组天完政权为汉政权 , 自称汉王 。

惊心鸟陈友谅诱杀赵普胜,为自立为王扫清障碍,也为鄱阳湖之战埋下隐患
本文插图

很显然从赵普胜被杀到徐寿辉被杀 , 这是有因果关系的事件 。 赵普胜作为徐寿辉的心腹大将 , 又掌握水军兵权 , 这是对陈友谅巨大的威胁 。 为了能彻底控制天完政权 , 再走向皇帝宝座 , 杀死徐寿辉是必须的操作 。 因此先除去赵普胜 , 再杀死徐寿辉 , 然后自立为王 , 这是陈友谅早就做好的谋划 。 朱元璋的反间计只是给了陈友谅动手的理由 , 而不是赵普胜被杀的真正原因 。 可以说徐寿辉被杀是以赵普胜之死为前提条件的 , 这样的因果关系说明了事实必定存在 。 以赵普胜的忠诚 , 不可能看着徐寿辉被杀 , 然后投降陈友谅 。

惊心鸟陈友谅诱杀赵普胜,为自立为王扫清障碍,也为鄱阳湖之战埋下隐患
本文插图

从龙湾和采石矶两次作战失败后汉军的内部表现来看 , 显然原来忠诚于徐寿辉的部队已经与陈友谅离心离德 。 陈友谅在攻打金陵前自称汉王 , 已经做好了一波流消灭朱元璋 , 然后顺势称帝的准备 。 所以他杀死赵普胜和徐寿辉才会毫无忌惮 , 显得不可一世 。 可实战中在龙湾和采石矶两次失败 , 彻底暴露了汉军内部的矛盾 。 从这次失败后 , 汉军急剧溃退 , 傅友德、丁普朗等将领投靠朱元璋的情况看 , 徐寿辉和赵普胜之死是影响巨大的 。 陈友谅势大时他们不敢反对 , 可战败时却成为他们脱离汉军最好的机会 。

惊心鸟陈友谅诱杀赵普胜,为自立为王扫清障碍,也为鄱阳湖之战埋下隐患
本文插图

我们再联系到鄱阳湖大战中 , 陈友谅在军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 却打得糊里糊涂的情况看 , 很显然汉军内部早就分崩离析了 。 一方面缺少赵普胜这样精于水战的将领 , 使得战场指挥不灵 , 被徐达和常遇春牵着鼻子走 , 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 另一方面丁普朗等将领为徐寿辉报仇心切 , 甘心潜入汉军做卧底 , 为火烧鄱阳湖创造了条件 。 这些情况都可以证明汉军受到了杀死徐寿辉和赵普胜的负面影响 , 为战争的失败埋下隐患 。 反观朱元璋一方 , 没有了赵普胜这个水军专家做对手 , 又加上丁普朗做卧底 , 此消彼长下自然胜率大增 。

惊心鸟陈友谅诱杀赵普胜,为自立为王扫清障碍,也为鄱阳湖之战埋下隐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