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嫌正品质量太差,“山寨”把真品公司给收购了!如今消失不见( 二 )


1990年时 , 上海刀片厂的产量达到了8亿片 , 其中有近一半销往海外 。 不但产量上升 , 产品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 特别是从最初的碳素钢刀片开始逐步向不锈钢刀片转型 , 使得耐用度等各项指标获得大幅提升 , 并且逐步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多样化产品系列 。

正是因为“飞鹰”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和巨大影响力 , 让许多想进入中国市场的洋品牌望而却步 。 但美国“吉列”公司采取了更为高明的做法——变竞争为合作 。
1992年 , 上海刀片厂在自己的“飞鹰牌”刀片独占全国70%市场份额 , 年创利税近2000万元的鼎盛时期 , 毅然决定与世界剃须业老大美国吉列合资 , 组建上海吉列有限公司 。 “飞鹰”从“吉列”的绊脚石变为了桥头堡 。
曾嫌正品质量太差,“山寨”把真品公司给收购了!如今消失不见
本文插图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 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上海刀片厂很快又找到了第二家外资合作;
1995年 , 德国双立人亨克斯与上海刀片厂“联姻” , 组建生产双立人牌高档刀具的上海双立人亨克斯有限公司 。
尽管质疑不断 , 但上海刀片厂从没有因此停止或放缓合资步伐 。
进入21世纪 , 又先后与吉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吉列(上海)产品服务有限公司;与德国双立人亨克斯公司、德国贝德斯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贝德斯厨具有限公司;与美国纽威尔公司合资组建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与德国斯图尔特控股有限公司、浦江工业园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斯图尔特有限公司 。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 。 经过前后6次合资 , 上海刀片厂滚雪球般迅速做大 , 资产总值已从最初600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亿多元 , 其经营运作的6家合资公司总资产近10个亿 , 年利润额从合资前的1000多万元涨到了1.6亿元 。
盘子做大了 , 民族品牌也并未萎缩 , 合资后由上海吉列经营的“飞鹰牌”刀片与“吉列牌”错位经营 , 稳稳占据国内中低档刀片市场 , 年销售额翻一番 。

2003年1月24日 , 上海刀片厂进行产权改制 , 正式成立上海刀片厂有限公司 。
曾嫌正品质量太差,“山寨”把真品公司给收购了!如今消失不见
本文插图

不得不说 , 时代实在是发展太快了 , 变化也太快了 , 后来随着电动剃须刀的崛起 , 刀片渐渐的不被需要 , 没有把握住时代脉搏的“飞鹰”成为了市场大潮中必然的被淘汰者 。 近几年来 , “飞鹰”刀片逐步沦为少人问津的边缘产品,慢慢地消失不见了…
2010年 , 这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品牌被移出了“著名商标”的队伍 。
其实 , 不止是“飞鹰” , 有很多怀旧餐厅和国产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小物件 , 如今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远了:搪瓷杯、玻璃保温瓶、搪瓷脸盆、算盘、草席、好迪摩丝、蜂花护发素…
有些东西一旦消失就会被彻底遗忘了 , 只有我们这代人心里知道 , 那里曾经有过怎样的繁华 , 曾经怎样地牵绊着我们儿时记忆的心 , 也曾经怎样 , 把朴实而真挚的亲情、友情一次次地上演 , 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当年的平凡生活和质朴的人际关系 。
而今 , 惟有默默地回忆罢了 , 回忆那些久违的天真快乐 , 留恋那些流逝的童年岁月 , 和那个淹没在滚滚红尘中的简单淳朴的时代 。
参考资料:
大海之苏《25年前的老刀片》、
解放日报《国有企业体制创新:要占有还是要效率?》、
【曾嫌正品质量太差,“山寨”把真品公司给收购了!如今消失不见】坑道与虫子《从资深厂家到被移出“著名商标” , 上世纪企业的起起伏伏令人唏嘘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