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中的“男丁格尔”:铁汉亦柔情

(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男丁格尔”:铁汉亦柔情
中新网杭州5月12日电(采访人员 钱晨菲 实习生 徐翘楚)既能包揽重活 , 也能细心照料……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大二院) , “广济兄弟连”是一群始终在忙碌的“特殊存在” , 成立3年至今共有206人 , 是目前浙江省内综合性医院中男护士数量最多的团队之一 。
战疫之中 , 这群“男丁格尔”们用坚毅 , 诠释了不一样的铁汉柔情 。
北方汉子记下患者“小心愿”
已是夜间10点多 , 武汉协和肿瘤中心ICU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 。 病房里早已熄灯 , 怕吵醒病人 ,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广济兄弟连”成员邱中泉轻轻将手中的袋子放在3-1病床边便迅速退出了房间 。
巧克力、沙琪玛和火腿肠……醒来看到床头出现的“惊喜” , 张女士(化名)潸然泪下 。 因患新冠肺炎 , 张女士无奈与孩子分开 , 情绪一直不佳 。 让其感到安慰的是 , 自己随口提出“想吃巧克力”的愿望 , 医护人员会悄悄记下 。
“我的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 , 每次看到她想念孩子我都感同身受 。 患者愿意吃东西 , 说明病情在好转 , 是好事 。 ”邱中泉说 , 驰援武汉期间是其妻子孕期的最后阶段 。 “没能陪伴妻子我特别愧疚 , 很感谢她能理解我对这份职业的敬畏 。 ”
今年是邱中泉从业的第9年 , 谈及护士职业 , 这位北方汉子觉得自己很有优势 。
“在武汉时 , 防护是里三层外三层 , 护目镜里常常附满水珠 , 戴久了就像在潜水 。 ”邱中泉说 , “重症病房的抢救很多 , 持续半小时的心肺复苏是常事 。 这时候男护士在体力上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 苦活累活我们都会冲在最前面 。 ”
武汉■战疫中的“男丁格尔”:铁汉亦柔情
图片

周家祥在武汉驰援 。受访者本人供图
“本来是要订婚的 , 推迟了不后悔”
今年的大年初一 , 赵伟作为浙江省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奔赴疫区 。 他所在的医疗队是该省赴武汉医疗队中驰援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患者出院人数最多的队伍 。
“每天要工作6个多小时 , 最忙的时候我们组要同时照顾近20个病人 。 ”在57天的“超长待机”中 , 护目镜不清晰、防护服不透气给赵伟带来不少困扰 , 但“还好”“能接受”是他说的最多的话 。
虽然条件艰苦 , 但不少“细节”让赵伟很是感动 。 “虽然我们都‘全副武装’ , 但很多病人会记住我们防护服上的名字;不少病人出院时恢复的很好 , 会一直拉着我们的手说‘谢谢 , 加油’ 。 总之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 ”
赵伟说 , 自己的女朋友也是医护人员 , 因平时两人工作忙碌 , 本来计划趁着春节与女友回老家订婚 。 受疫情影响 , 该计划也被搁置至今 。
“她是一名口腔科护士 , 她很理解我去武汉的选择 。 虽然订婚推迟了 , 但我们不后悔 。 ”赵伟说 , 在武汉的日子里 , 女朋友的支持给了他莫大(博客,微博)鼓励 。
“我在病房里做针线活”
“武汉加油”“杭州欢迎你”……在武汉 , 一个个写着加油标语的蓝色小包为病房平添不少温情 , 周家祥便是这些小包的制作者之一 。
周家祥是浙大二院烧伤科护士 , 得知浙江省征召的第一批医疗队已奔赴武汉抗疫时 , 他主动请缨 。
在武汉期间 , 没有口袋的防护服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 细心的周家祥说 , “第一周进入隔离病房后 , 我发现防护服没有口袋 , 但日常护理工作中要记录病情 , 必须要用到纸、笔、体温枪以及平板电脑等工具 , 如果大家能有随身小包就会方便很多 。 ”
周家祥发现 , 医院里蓝色隔离衣布料剩余较多且比较牢固 , 一件隔离衣的余料可制作7个小包 。 不到两天 , 在他与其他女同事的努力下 , 15个“限量版”小包赶制成功 , 成为了医护人员的爱用好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