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宦官与朋党之争的经过如何?怎样评价宦官与期党之争?
东汉从中期开始,外戚、宦官两大集团轮流执政,地主阶级中一部分官僚、土大夫看到这种形势不利于整个地主阶级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外戚、宦官专权影响了他们的仕途 。因而就有一些官僚对外戚、宦官提出反对意见大司农李固,《后汉书?李固传》记载:向顺帝提出建议:“使权去外戚,政归国家”,“罢退宦官,去其重权” 。
随着宦官权势的日益加重,官僚士大夫便联合起来,并常与外戚势力结合,共同反对宦官专权 。桓帝后期,宦官集团独揽大权,一般官僚士大夫反对宦官的斗争出现了高潮,遂发生了“清仪”与“党锢”之祸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一次“党锢” 。
所谓“清仪”,就是在失势官僚以及士人中间出现的品评人物包括对公卿大吏的裁量评论的一种舆论 。批评的对象主要是宦官 。这种舆论后转入太学,诸生三万多人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并尊奉当时重要官僚李膺、陈蕃、王畅为领袖,广造舆论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记载他们说:“天下楷模李元礼(李膺),不畏强暴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 。”他们“危言深论,不隐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为其贬议 。”
【【】东汉宦官与朋党之争的经过如何?怎样评价宦官与期党之争?】官僚士人,京师太学生以及郡国生徒反对宦官的斗争并不仅停留在舆论方面,而且同时还采取了政治行动,打击宦官势力 。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骄横不法隐在张让家中,司隶校尉李膺派人从张让家中搜出处以死刑 。公元166年(延熹九年),与宦官相勾结的术士张成之子杀人,李膺为河南尹,捕杀了张成之子 。宦官就与张成勾结,指使其弟子上书诬告李膺与太学生、诸郡生徒相交结,“共为部党,诽讪朝延,疑乱风俗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桓帝迷下诏逮捕“党人”,李膺等二百余人被收捕入狱 。后经他人再说情,才得赦归乡里,但却禁锢终身,不得为官吏,这就是第一次“党锢” 。第二次“党锢”
公元167年(永康元年),汉桓帝死,灵帝立 。太后之父窦武任大将军与太傅陈蕃辅政,重新起用李膺以及其他一些被禁锢的官僚名士,并密谋诛杀宦官 。但因事泄,宦官曹节发兵捕窦武 。窦武举兵抗击,兵败自杀 。公元169年(建宁二年),曹节等以“部党”罪名,又逮捕了李膺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一百余人,这些人皆死于狱中 。因牵连而被禁锢、迁徒者数百人 。这就是所谓第二次“党锢” 。
这次党锢直到公元184年(灵帝中平元年)黄巾大起义时,东汉政府才宣布解除党禁,目的是为求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以共同镇压农民起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应当怎样评价宦官与朋党之争?
第一,宦官专政,政治日益黑暗,人民所受剥削压迫日益沉重,一部分官僚士大夫揭露宦官罪恶并与之展开斗争,这在客观上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二,有些官僚士大夫在反对宦官的斗争中,不避危难,视死如归 。如在捕杀党人中,李膺并不逃走,范滂母说范滂:“汝今得与李、杜(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这种精神当予以应有的肯定 。第三,宦官与朋党之争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党人虽激烈抨击宦官等,但却并未提出任何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他们抨击宦官专权也只是看到宦官专权危及了统洽阶级的整体利益,并阻碍了他们的仕途,所以他们这些出身于中小地主的知识分子便与世族官僚以及一般正直官僚联合起来,反对宦官专权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称明朝内书堂是宦官界的“国子监”?作用真不是一般的大
- []原创 战国贤相蔺相如在成名前为何会投身在一个宦官的门下?
- []解析东汉战争:孙策悍然登场!攻破庐江城,引兵南渡长江
- #党锢#他昏庸无能,阉宦专政及第二次党锢之乱,成为东汉灭亡的始作俑者
- 『原因』名不显于世,但是他却曾将东汉帝国推向顶峰,究竟原因是什么
- []东汉末期的士风,诸葛亮的出世与入世,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与宦官斗争遭遇党锢;调停袁绍与公孙瓒的赵岐,却被后世学者批评
- 邙山这些在河南的东汉景区遗址,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 『』东汉时期官吏是如何判处以豪门贵族为首的黑恶势力的
- 『』北宋宦官梁师成恶贯满盈,自称是苏轼私生子,却有功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