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南昌起义中怎样的教训 竟让主席不顾反对将大批枪支送给“山大王”

起义@南昌起义中怎样的教训 竟让主席不顾反对将大批枪支送给“山大王”
文章图片

在中共武装起义的斗争中 , 由于人员流失过大或缴获颇丰 , 往往导致枪多人少的情况出现 , 加之处在武装斗争的摸索阶段 , 领导人对于枪械处置问题还没有经验 , 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案 , 在起义计划中 , 也很少提到起义后的枪械处理问题 。 本文以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为例 , 就各起义中领导人对富余枪支的不同处理方式作以探讨 。
>>南昌起义中初尝教训
1927年夏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 , 中共积极投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 正准备开拔东征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革命基础较好 , 所部第十一军副军长叶挺是共产党员 , 第二十军军长贺龙也同情革命 , 军中有大量的中共党员与工农运动骨干 , 具备起义的条件 。 中央委员赶赴九江 , 会商起义大计 , 当时的计划是在南昌发动起义后 , 率起义部队折返广东 , 先取东江 , 获得苏联武器援助 , 再下广州 , 重新建立革命根据地 。 7月27日 , 前敌委员会正式成立 , 由周恩来担任书记 , 贺龙任总指挥 , 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 8月1日凌晨 , 起义爆发 。 经过5个小时激战 , 起义部队拿下了南昌城 。
然而 , 考验才刚刚开始 。 拿下南昌城不易 , 返回广东更难 。 起义部队以叶挺的第十一军、贺龙的第二十军为主力 , 大约两万余人 。 从江西南昌到广东汕头 , 有七百多公里 , 只能靠两条腿走 。 返回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南昌到吉安 , 然后经过韶关沿粤汉路返回广东 。 这条路是大道 , 便于大军通行 , 沿途乡镇较多 , 获取给养较为便利 , 但缺点是敌军也能迅速调动 , 对起义部队进行围堵 。 另一条是从南昌到抚州 , 沿着赣闽交界的武夷山脉南下 , 经寻乌到达广东东江 。 这条路不利于敌军围堵 , 崎岖难行 , 而且给养困难 。 起义军参谋团会议讨论再三 , 最后为了尽快赶到东江获取苏联军援 , 最大程度保存实力 , 选择了第二条路 。
对于起义部队而言 , 这条返回广东的道路注定充满艰辛 。 由于沿途地区农民运动受到国民党的巨大摧残 , 起义部队沿途难以得到农民援助 , 缺乏后勤保障 。 除了敌军堵截 , 给养困难外 , 枪械的处理成了起义部队的大问题 。 据史料记载 , 南昌起义成功后 , 起义军缴获军械颇为丰富 , 共七千余支枪 , 八十余万发子弹和数门大炮 。
考虑到七百多公里的路程 , 沿途难以获得武器补给 , 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 势必造成枪械的短缺 , 起义领导人决定随军携带这批枪械弹药 , 以确保大队人马能安全抵达广东东江 , 但找不到民夫就是一个大问题 。 彼时的行军打仗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农民积极充当挑夫帮助北伐军搬运军用物资 , 解决了物资运输的大问题 。 可是 , 由于国民党的镇压与威胁 , 起义军难以寻找大批挑夫帮忙搬运枪械 。 无奈之下 , 起义领导只能命令每个士兵设法自行搬运武器 。 每位士兵要背负子弹有数百发之多 。
正值盛暑 , 既要行军 , 又要打仗 , 还要驮运枪械弹药 , 这是许多士兵没有经历过的苦和累 。 枪在起义时是珍贵的利器 , 但在撤退时就是沉重的负担了 。 每到一个地方 , 百姓都不敢出来 , 连找碗水都很难 , 沿途生病掉队的情况层出不穷 , 枪械越发显得沉重 , 致使部队行进很慢 。 于是一些士兵偷偷丢掉了枪支弹药 , 或者干脆偷偷脱队 。 加上沿途土匪民团抢夺枪械 , 结果许多枪支弹药刚刚搬离南昌城就丢失不少 。 时任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周逸群后来在报告中提到:“当我们离开南昌时 , 因江西民众运动毫无一点基础 , 找挑夫非常困难 , 而得敌人子弹枪枝甚多 , 因此无法运送 , 于是为要多带子弹 , 只好每兵发给子弹二百五十发 , 甚至三百发 。 士兵因为天气太热 , 都不愿多背子弹 , 竟有暗将子弹投弃者 。 据贺氏云(即贺龙) , 仅军部特务营由南昌至瑞金并未作战 , 而损子弹达三万余发 , 其他各团可想而知 。 方由南昌出发 , 炮兵营因拉夫出发稍迟 , 又不与后卫联络 , 致被溃兵抢去‘大正六年式’山炮一门 , 平射炮两门 , 子弹百数十万 。 此二十军绝大之损失 。 ”时任政治保卫处处长的李立三回忆:“仅行军三日 , 实力损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 , 遗弃子弹将近半数 , 破击炮完全丢尽 , 大炮亦丢了几尊 , 逃跑及病死的兵士将近四千 。 ”而第十一军军长叶挺也在回忆中指出:“由南昌所得之军械因运输困难 , 大部均遗弃于敌人 。 ”起义部队也曾沿途设法将部分枪支送给当地农民组织武装 , 但因为种种顾虑 , 农民很少愿意接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