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三 )


韩虎的屈服让知瑶更加目空一切 , 他又采取同样的手段勒索魏氏 , 魏氏的家主魏驹与韩虎一样的反应 , 而魏驹的家臣任章看的和段规一样 , 也劝魏驹先忍一忍 , 等知瑶轻敌 , 露出破绽在发难 。实际上 , 韩虎与魏驹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是有风险的 , 与其说是“以退为进” , 倒不如说是在赌赵氏和知氏开战 。
知瑶想统一晋国 , 赵氏就是最大的障碍 。他同样向赵无恤勒索土地 , 赵无恤没有选择忍 , 而是痛快的拒绝了 。知瑶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 为了自尊心 , 也为了利益 , 他打算向赵氏开战 。知瑶本就有优势 , 又强迫韩、魏两家一同出兵讨伐赵氏 。反观赵无恤一方 , 处处被动 , 不仅没有进攻的能力 , 连防御的都成问题 , 最后 , 赵无恤才想到赵鞅生前对他说的话 , 到晋阳去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水淹晋阳
此时的晋阳因为一直实行惠民政策 , 数十年没有战乱 , 百姓都安居乐业 , 人们也十分感激赵氏 。当得知知瑶要进攻晋阳城的时候 , 晋阳的百姓为了保住这种美好的生活 , 都纷纷把家中的余粮送到粮仓 , 大户人家有私人武装的就送兵 , 百姓还自发的修筑城墙 。
所有人都认为赵氏必败 , 可战场上总是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知瑶指挥三家军队进攻晋阳三个月 , 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熟知兵法的知瑶知道 , 速战速决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 他换了一种策略 , 死死地包围住晋阳城 , 想要耗死晋阳城里的人 。
在包围的状态下 , 晋阳坚守了三年 。公元前453年 , 知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 那就是引水灌城 。之所以说他大胆 , 是因为 , 在当时 , 战争是比较文明与人道的 , 像知瑶这样为了攻城不顾百姓安危 , 在当时是不被人们认可的 。知瑶把汾水的堤坝决开 , 河水几乎淹没了整个晋阳城 。《史记》记载:“城中悬釜而炊 , 易子而食 , 群臣皆有外心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魏、赵、韩三家主要人物
知瑶的战略很成功 , 既杀伤了晋阳守军 , 还摧毁了晋阳城内的士气 。胜券在握的知瑶邀请韩虎、魏驹共搭战车巡视战场 , 知瑶说了一句;“我以前不知道水也可以消灭一座城市 , 河水可以灌入晋阳 , 也可以灌入平阳与安邑吧 。”平阳是韩氏的大本营 , 安邑则是魏氏的大本营 , 知瑶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引来了杀身之祸 , 韩虎和魏驹都明白 , 赵氏一旦灭亡 , 就轮到韩氏和魏氏了 。
赵无恤的手下张孟谈很清楚韩、魏和知氏之间的矛盾 , 他潜出城外 , 会见韩虎和魏驹 , 与二人达成三家联合的秘密协定 。当然 , 正面进攻是不可能的 , 三家就将汾水的绝堤口改了一个方向 , 引水灌入了知氏的大营 。在洪水的冲击下 , 知氏营地大乱 , 而韩氏和魏氏的军队提前占据高地 , 等洪水冲击后 , 又从高地杀了下来 。知瑶最后被赵无恤砍下了首级 , 算是报仇雪恨了 。
知瑶死后 , 知氏家族多数族人被赵、魏、韩三家屠杀 , 而知瑶的儿子知开在公元前452年率领邑人投奔到了秦国 , 晋国大夫知宽也率邑人逃到了秦国 , 知氏家族就这样在晋国消失了 。
知氏的灭亡意味着赵、韩、魏三家的崛起 , 在这之后 , 与以往的“六卿制”和“四卿制”不同 , 三家相互独立 , 互不插手 , 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三个独立的政权了 , 晋国的王室也是名存实亡 。在这之后 , 齐国的首相田盘率先派出使节 , 与韩、赵、魏通使 , 算是承认了三家的独立地位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