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城市-郑州《古宋七子》之宋子:《宋子》寓言警世人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古宋七子》之宋子:《宋子》寓言警世人
阅读提示:《宋子》是战国时期宋国思想家宋钘的著作 ,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宋子》十八篇” , 但已散佚 。 对该书的研究 , 民国以来有丰富的成果 。 梁启超曾说:《宋子》一书之佚 , “殆为我国思想界最大损失之一矣 。 ”宋书之佚对宋钘的思想研究可谓遗憾 , 但先秦诸子书《庄子》《荀子》《孟子》《韩非子》《尹文子》《尸子》等对宋子的评述 , 以及其他史书如《管子》《吕氏春秋》等对其思想记载 , 较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
宋钘系属先秦道家黄老学派 , 并融合儒墨思想的学者 , 在《汉书》中为何将其著作《宋子》列入“小说家”呢?前人颇有疑问 , 如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云:“宋钘上承儒、墨、杨三大学派而调和之 , 又下开尹、告、孟、荀之学 , 其魄力伟矣 , 顾《汉书·艺文志》乃列《宋子》十八篇于小说家中 , 与浅薄之《伊尹》《师旷》 , 方士依托之《黄帝》《周说》同列 , 其何故也?”他从《吕氏春秋·去宥》《去尤》所录寓言得到启示 , 以为书中寓言故事不少:“宋钘之所以如是 , 原非如淳于髡、东方朔之流之好为滑稽 , 乃含有通俗文学之意 , 取其为群众之生活常情 , 适其听闻 , 便于借以宣传己所见到之真理 。 ”(《史林杂识·宋钘书入小说家》)梁启超亦论:“然则宋钘最好谈而善用譬 , 殆为通俗讲演体 , 专‘取譬论以作短书’ 。 刘、班不辨其书之实质 , 而徒观其形势 , 则入之小说家耳 。 ”可见 , 《宋子》书中较多浅近短小的寓言故事 , 《汉书》着眼文体形式而非思想内涵将其列入“小说家” 。
搜狐城市-郑州《古宋七子》之宋子:《宋子》寓言警世人
本文插图

说教天下五升饭 适其听闻播真理
宋钘善于以寓言故事讲述宣传其学说 , 采用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世人日常生活之事 , 周行天下上说下教 , “虽天下不取 , 强聒而不舍者也 , 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 。 ”可知他不独游说君主 , 亦复向人民大众说教 , 假借邻父、邻子的故事而容易让大家明白他所要宣扬的事理 。 在各地传播学说的过程中不顾自身 , “先生恐不得饱 , 弟子虽饥 , 不忘天下 , 日夜不休” , 而其与弟子们的要求仅是“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 , “其为人太多, 其为己太少” , “以为无益于天下者 , 明之不如己也”(《庄子·天下》) , 可见其俭朴无华的生活、坚韧不拔的毅力、热心救世的精神与胸怀天下的情怀 。
《吕氏春秋》中《去宥》《去尤》两篇 , 前人多指为宋钘一派著作 ,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认为:“《吕氏》书乃杂集他人成说而成 , 此二篇明系一篇之割裂 , 殆系采自《宋子》小说十八篇之一 。 ”(《宋钘尹文遗著考》)可见两篇中的寓言 , 当是从《宋子》中摘录 , 乃宋钘传播学说时所讲之故事 。 其中“邻父请薪”故事通俗易懂 , 但道理深刻 。 讲到有个人和一老者是邻居 , 这人家中有一株干枯的梧桐树 。 老者就和他说这棵干桐不吉利 , 这个人马上伐掉了梧桐树 。 老者请求他把砍下的梧桐给自己当柴烧 。 这个人就十分生气地说:“这个老头用心如此险恶 , 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这个故事讲述了因宥于他人之言而蒙蔽心智的道理 , 于是阐发道“夫请以为薪与弗请 , 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 即是说邻居老汉讨不讨要梧桐来当柴烧 , 都不能因此去怀疑梧桐树的好与不好 , 做人自己要有主见 。
宥于不察无良士 偏听细言失贤臣
宋钘曾以秦惠王时秦国的墨家学者唐姑果与东方墨家学者谢子争宠之事 , 说明“宥于不察”的道理 。 墨者谢子从东方西行到秦国拜见秦惠王 , 惠王向秦国墨者唐姑果了解谢子 。 唐姑果担心惠王亲近谢子而冷落自己 , 就说:“谢子是东方有辩论才能的人 , 此行他的用心非常险恶 。 他将尽力向您游说 , 来取悦迷惑您的继承人 。 ”惠王听完后就怀着怒气等待谢子的到来 。 谢子来后劝说惠王 , 惠王拒绝听从 , 谢子生气地告辞而去 。 对此 , 论曰:“不以善为之悫 , 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 , 惠王失所以为听矣 。 ”(《吕氏春秋·去宥》)即是说不以是否正确为原则 , 而以是否取悦继任他的太子为好恶 , 秦惠王在听取见解方面有过失啊 。 再者后文曰“今惠王之老也 , 形与智皆衰邪?”从其口吻可推知此章写作年代在秦惠文王末年 。 惠文王于公元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 , 正与宋钘活动时间(约公元前382年至前300年)相合 , 此寓言为宋钘手著可能性极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