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集微黄磊:北斗系统手握三大优势,产业走出国门仍需先修内功


集微网报道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已于今年4月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场 , 计划将于近期发射 。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 , 2017年11月5日实现全球组网卫星的首次发射 , 2020年将正式完成全球组网 。 为了进一步了解北斗系统的产业化和全球化进展 , 在第九期“集微龙门阵”中 , 集微网邀请到了北斗星通集团副总裁、和芯星通总经理黄磊博士 , 围绕北斗全球化视野下的芯片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 。
点这里观看回放
爱集微黄磊:北斗系统手握三大优势,产业走出国门仍需先修内功
本文插图
北斗系统的优势
黄磊指出 , 相对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 北斗系统具有三大优势 , 第一点是卫星侧有三种不同高度的卫星轨道 , 具备较强的抗遮挡能力 。 第二点是北斗系统提供了更多频点的导航信号 , 从而提升服务精度 , 同时具备星基增强功能 。 第三点是北斗系统将导航和通信相结合 , 可提供全球短报文服务能力 。
北斗三号建成之后 , 除了亚太地区 , 全球任何角落都能用到北斗系统 。 无人机、智能驾驶、测量测绘、车载定位等应用领域 , 都将能在更多的地方实现定位 。
黄磊强调 , 得益于北斗的全球覆盖 , 北斗下游的合作伙伴未来也能够将产品销往世界 。 另外 , 包括和芯星通在内的北斗芯片企业也获益匪浅 , 利用北斗三号的新体制、新信号 , 芯片企业能够在更开阔的国际市场提供更好的定位体验 。
关于北斗卫星的通信能力 , 黄磊表示 , 用卫星来发短信以往只能在中国周边区域实现 , 当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完成全球组网之后 , 未来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都能使用卫星发短信 。 值得一提的是 , GPS等国外系统在设计时并不具备双向通信能力 , 这是北斗的独特之处 。
北斗产业化现况
北斗系统在2012年年底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后 ,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 截止到2019年年底 , 北斗系统已经给数亿个设备提供了服务 , 其中国产北斗芯片、模组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1亿片 。 黄磊指出 , 北斗系统的覆盖率很高 , 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数智能手机基本都支持北斗系统 , 虽然有的显示的是GPS , 但其实都已应用北斗系统 。 此外 , 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电力、救灾等领域 , 北斗系统都有着很好的应用 , 产业链完善 , 具备和国外竞争对手PK的能力 。 而在新兴的高精度应用领域 , 如无人机、智能驾驶等 , 应用北斗系统将可为接收机厂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
黄磊表示 , 定位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三项支持:第一点是团队 , 做芯片离不开有能力的团队 , 十年磨一剑 , 才能在国内外实现细分领域的垄断;第二点是资金 , 以和芯星通为例 , 芯片的开发离不开大量的投资 , 离不开母公司北斗星通的大力支持 , 同时 , 大基金也提供了15亿元的资助;第三点是用户 , 特别是得到各个领域的头部客户支持 , 既能磨炼技术 , 又能提升市场的认可度 。
在应用领域 , 北斗系统给新型的高精度应用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 黄磊进一步指出 , 狭义的高精度指的就是厘米级 , 最初的高精度定位应用是测量测绘领域 , 当时一年国内市场容量加起来只有几万台 。 后来新增了驾驶员考试等领域 , 一年的出货量达到十万量级 。 无人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新兴的百万、千万量级市场的打开 , 需要在关键技术上有持续的积累 , 才能进一步推动北斗的产业化 。
从用户角度来看 , 在一些细分的高精度应用领域里 , 以和芯星通为代表的国内北斗厂家已经实现了60%-70%的占有率 , 因为北斗的推广和产业链的成熟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了实际好处 。
关于北斗芯片的工艺 , 黄磊认为目前22nm是更合适的选择 , 该工艺能够很好地提升芯片的性价比 。 黄磊表示 , 市面上最新的半导体芯片工艺已经下探到7nm和5nm , 这些工艺适合复杂设计、高计算量的芯片 。 而定位芯片有它的独特性 , 相对而言是轻量级芯片 , 用户需要实现更好的性价比 , 当工艺提升一代时 , 其一次性流片成本可能会高出一倍或几倍 , 而卫星定位芯片的用户则不会为了小幅的性能提升来负担大幅的成本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