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看大宋的盛世繁华,都在他写的“词”里,被《清平乐》所淡化( 二 )


5岁便写的一手漂亮的诗文 , 因而被称赞为“神童” 。 14岁晏殊在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荐下 , 参加了殿试 , 神色毫不胆摄 , 很快完成了答卷 , 受到宋真宗的嘉赏 , 赐同进士出身 , 意思是不管考成什么名次都是进士 。 放在现在就是15岁考进了名牌大学 , 名副其实的小神童 。
而之后的诗、赋、论考试时 , 小小的晏殊更是上奏“坦白“:我曾经做过这些题 , 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 ”这要是跟普通人一看是做过的题 , 不知道该多庆幸自己押题押的准呢 。 而正是他的真诚、才华和自信受到真宗的赞赏 , 小小年纪便得到青睐也是自然 。
晏殊步入仕途后 , 获得的第一份官职是秘书省正事 , 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 三四年后 , 晏殊授任太常寺奉礼郎 , 八品官员 , 每月俸禄约15贯钱(两银子) , 与清朝的一品官员持平 。 掌管礼乐的机关 , 主要负责祭祀活动 。 同年 , 晏殊改任光禄寺丞 。 负责皇室膳食 , 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 , 六品官员 , 短时间内 , 连升二品 , 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
面对宋真宗的偏爱 , 晏殊并没有有恃无恐 , 他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做官之后依然能严格要求自己 , 学习精进一以贯之 。 官之初 , 大宋国富民安 , 皇上就放任朝臣自由开展各种宴饮聚会 , 供朝廷官员宴饮游乐 。 但晏殊从来不参加同僚们的宴饮聚会 , 每天晚上都闭门在家读书 , 或给家人们讲习诗书 。
对此 , 晏殊对皇上解释道:“他并非为臣和别人不一样 , 也并非为臣不喜欢宴饮游乐 。 只是因为囊中羞涩 , 没有钱去和他们同欢同乐罢了 。 ”这一份坦诚与上进 , 再一次获得了皇上的肯定 。
鲸看大宋的盛世繁华,都在他写的“词”里,被《清平乐》所淡化
文章图片
然而 , 人生无常 , 世事难料 , 就在我们以为晏殊前途一片大好之时 , 传来了晏殊的父亲去世的消息 , 按照当时朝廷为官的礼仪制度 , 晏殊必须辞掉官职守丧3年 , 对其的“职场”之途影响很大 , 好在宋真宗非常欣赏晏殊 , 没有让他守满3年 , 便把他调回都城 。 看似被偏爱的晏殊即将大展宏图时 , 他的母亲又去世了 。 晏殊希望为母亲守丧 , 尽到一个儿子的孝道 。 宋真宗不同意 , 将他调为从五品的太常寺丞 。
平步青云、升至宰相 , 晏殊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吸引了皇上 , 又以真诚、耿直打动了皇上 , 而后宋真宗还将其选为太子的老师 。 即便身上拥有众多标签 , 但晏殊依然谨慎做人 , 从不骄傲张狂 ,。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晏殊 , 个人认为很有代表性 , 戴上乌纱是刚正严谨的大臣 , 脱下朝服是温柔多情的词人 。 在晏殊的世界中 , 官场虽得意 , 但情场却惆怅又失意……晏殊的一生该用什么词来形容?
鲸看大宋的盛世繁华,都在他写的“词”里,被《清平乐》所淡化
文章图片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浣溪沙》
在晏殊众多的词中 , 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 , 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 七分淡雅相思 , 明净圆融 , 三分对多彩人生的内心体验 , 耐人回味 。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其为:“晏元献公长短句 , 风流蕴籍 , 一时莫及 。 而温润秀洁 , 亦其无比 。 ”此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作品的风格特色 。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晏殊 , 笔者觉得应是——孤独 。
晏殊的作品 , 很多人都会读出一种惆怅 , 时而伤时 , 时而相思 , 说不上的忧伤 。 其实细品他的人生经历 , 或许就能够理解他的心境 。 中年为官期间 , 三度被贬 。 二十四岁因指责自己上司不该升职被贬一年;四十二岁因仁宗获悉“换太子”内幕 , 遭受牵连被贬;晚年因和欧阳修的恩怨被弹劾 。
鲸看大宋的盛世繁华,都在他写的“词”里,被《清平乐》所淡化
文章图片
人生不能事事皆顺遂 , 纵然是富贵闲人 , 却也有旁人不知的小故事 。 虽在仁宗朝一直做到宰相兼枢密使 , 可谓权倾朝野 , 但他的感情依旧无所依托 , 纵使一人之下 , 却不知与谁言欢?据考证 , 晏殊曾三度娶妻 , 但三位妻子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幸去世 , 他曾真爱过的一位歌女却因自身地位卑微不得不与之分离 。 这样的孤 , 让他拥有刚正严谨 , 且不拘泥于其它羁绊的政治决断 。 这样的独 , 也赋予他比常人更敏感的多情感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