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古代被株连九族,为何家属不提前一步逃走?其实留下的才是聪明人


#方孝孺#古代被株连九族,为何家属不提前一步逃走?其实留下的才是聪明人
文章图片
#方孝孺#古代被株连九族,为何家属不提前一步逃走?其实留下的才是聪明人
文章图片
#方孝孺#古代被株连九族,为何家属不提前一步逃走?其实留下的才是聪明人
文章图片
中国古代的刑法都极为严苛 , 为了维护帝王的统治权力不受威胁 , 统治者往往会对触犯法律的人进行重罚 。 同时为了避免罪犯遭到刑罚后 , 他的家族对统治者进行报复或者造反 , 也为了杜绝一些包庇的行为 , 就出现了“连坐”的法律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株连九族” 。
“九族”是亲属的统称 , 上至高王母 , 下至玄孙 , 基本囊括了有近亲血缘关系的所有亲属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九族”所包括的范围也有了变化 , 不再单单的意指亲属 , 而是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 而“株连九族” , 指的就是一人犯死罪 , 家族成员要被牵连 , 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 。
早在夏商时期 , 就出现了株连家族的刑法 。 《尚书》中记载 , 夏启和商汤都曾经在出征前立下军法 , 如果战场上有抗令的人 , 就将犯人和他的儿子一起处死 , 这就是“罪人以族” 。 作为看重亲族血缘关系的古代中国 , 一人犯法祸及族人的“族刑” , 无疑是对犯人的极大震慑 。 历朝历代也都对株连家族的刑法非常重视 , 不断完善 , 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刑罚体系 。
最著名的一个“株连九族”的案例 , 就是明朝的方孝孺 ,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株连十族”的人 。 明朝靖难之役 ,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 , 攻入北京城 , 自立为帝 , 是为明成祖 。 成祖招来建文帝的旧臣 , 当时的翰林院学士方孝孺 , 让他给自己草拟登基的诏书 。
不料方孝孺怒骂朱棣篡权夺位 , 誓死不肯合作 。 方孝孺的顽固彻底激怒了明成祖 , 指着方孝孺问“汝独不顾九族乎?” , 方孝孺也是硬气 , 怼了一句““便十族 , 奈我何?” 。 方孝孺这句话虽说是把自己的文人气节彰显的淋漓尽致 , 却也害苦了父老亲朋 , 盛怒之下的明成祖直接下令株方孝孺十族 。
然而一个人的家族最多也只有九族 , 为了达成明成祖这气急之下的旨意 , 下面的官吏直接把方孝孺的学生和朋友充作所谓的“第十族” , 同方孝孺的家族一起押赴刑场斩首 。 方孝孺一案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株连之罪的一个案例了 , 方孝孺一人获罪 , 873人受到牵连受刑 , 也体现了封建王朝刑罚的残酷 。
但是很多人会疑惑 , 在信息极度不发达的古代 , 如果知道亲人犯了株连家族的刑法 , 家族人为什么不提前逃走 , 远遁他乡隐姓埋名 , 或是逃到山林之中避祸呢 。 其实看似逃跑很容易 , 但其实在当时社会背景下 , 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方孝孺#古代被株连九族,为何家属不提前一步逃走?其实留下的才是聪明人】“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非常完善 , 进出城市或者关隘 , 有时候还需要提供关凭 。 同时在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 , 人口流动很少 , 陌生的外来人口也会引起当地人的警觉 , 上报官府 , 对其进行身份的检查 。 至于深山老林则是更不可能 , 古代的中国山野之中猛兽横行 , 普通人根本无法在深山之中生存 。
所以对于受到亲属牵连的人 , 逃跑根本不现实 , 受到通缉被捕还会罪加一等 。 留下来反而还有一线生机 , 比如案情出现转机 , 或者适逢朝廷特赦 。 所以一般的人都不会逃跑 , 但这也是万般无奈下的“聪明之举”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