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语千年古老的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有哪些审美价值,又该如何传承与保护?
桦树是广泛分布于北温带的一种中小型乔木 , 喜光喜湿 , 对土壤要求不严 , 在较肥沃的棕色森林土生长良好 , 在我国东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最多 。 桦树可作胶合板、卷轴、枪托、细木工家具及农具用材 , 桦树树皮可热解提取焦油 , 还可制工艺品 。
生活于北半球高寒地区的游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桦皮文化 , 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中的鄂伦春人 , 则把自己独特的桦皮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 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 具有很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 可以说是鄂伦春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
本文插图
(鄂伦春人)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 十七世纪中叶以前 , 分布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 , 以精奇里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 历史上这里主要是钵室韦人和深末怛室韦人的活动区域 。 清朝初年 , 将兴安岭以南地区编为八牛录 , 鄂伦春人为索伦部中的一部分 。 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之后 , 鄂伦春人逐渐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大、小兴安岭地区 , 过着游猎生活。
在历史的漫长岁月中 , 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以兽皮与桦皮为主要的生活资料 。 他们把兽皮制成御寒的衣服 , 桦皮制品则覆盖着鄂伦春人的全部生活 。 从婴儿降生睡桦皮摇篮长大 , 结婚时桦皮衣箱、针线盒等是主要的嫁妆 , 平时住的桦皮屋 , 行猎时驾桦皮船 , 死了用桦皮制品陪葬 , 连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都是桦皮制作的 ,可以说鄂伦春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桦皮制品 。这些桦皮制品上被鄂伦春人刻画上神奇而独特的花纹、图案 , 是鄂伦春人的审美意识的表达 , 展现了鄂伦春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
本文插图
(桦树)
鄂伦春族的居住地拥有丰富的桦树资源 , 鄂伦春人将桦树皮进行二次加工 , 使其成为生活用品 ,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 桦树皮文化成为鄂伦春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 人在超过 3000 年的桦皮文化传承过程中 , 桦皮工艺在同一个氏族的"乌力楞"内部传承 , 采取了老一代传承给下一代的方式 。
鄂伦春人利用桦树皮的韧、薄、易刻画切割的特性 , 应用烫、雕、剪、编、折、缝等工艺手法制作出纹饰精美、造型复杂、种类丰富的桦树皮用品 。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鄂伦春人的桦皮制品一直是"乌力楞"的集体财产 , 也是集体制作的成果 。 无论是男性打猎使用的桦皮船 , 还是女性做家务用的日常桦皮器皿 , 都是为了维系"乌力楞"的生产、生活 , 关系到整个集体的生存、繁衍 , 因此鄂伦春人都会积极参与 , 且在所有权上不分你我 。
本文插图
(桦皮袋子)
鄂伦春人的桦皮器皿种类很多 , 有底大口小可供采集野果用的小桶 , 有长方形或椭圆形的针线盒 , 有扁圆形用以装旱烟的烟盒 , 有专门用以装神像的盒子 , 这些不同用途的器皿都雕刻有不同的图案 , 可以说是鄂伦春人的艺术品 , 其丰富多彩而又别具一格的图案、花纹集中反映了社会观、宗教观与审美理想 。
《新唐书》在记载鄂伦春先人室韦人时写道:"其国无君长 , 惟大酋 , 皆号'莫贺咄' , 摄管其部而附于突厥 。 大或千户 , 大数千户 , 滨散川谷 , 逐水草而处 , 不税敛 。每戈猎即相啸聚 , 事毕去 , 不相臣制 。 "这说明在历史上 , 以狩猎为主的鄂伦春族人的氏族组织显比较松散 , 氏族内部只是在狩猎季节结伙行猎 , 事毕之后便"不相臣制"了 。
推荐阅读
- 康康历史|古代日本为何全民“弃肉食草”,千年不知肉味?这得问问大乘佛教
- 磬石斋|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灵璧石魅力到底来自于哪里
- 兔子的麦麦妈妈|苏轼思念弟弟的一首词,最后一句传诵千年,今却被误会成情诗
- 再别康桥1228|京西探寻千年古道
- 历史战争|古代著名的2大阳谋,明知是个大坑却不得不跳,千年来无人能破
- 山川文社|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发现一块奇怪陶片,从此将本地历史提前两千年
- 天涯看点历史|古代著名2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往里跳,千年来难倒无数谋士
- |地球最古老的生命,为何突然全部消失?科学家有了惊人发现
- 千岛湖|藏于千岛湖下的神秘古城,建设至今已过千年,沉寂原因令人惋惜
- 悬棺千年悬棺迷雾重重 古DNA技术能否一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