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历史大观北宋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君主,一生励精图治,却在37岁就英年早逝( 三 )


反对派在神宗的行动中看到了推翻新法的大好良机 , 于是他们加大了对王安石和新法的抨击 。 在这种巨大的反对声浪之下 , 王安石终于如他们所愿 , 向神宗提出了辞呈 。 开始神宗不同意 , 虽然他们之间产生了裂痕 , 但毕竟是为同一个梦想奋斗过的良师益友 。 不料王安石执意要回家休养 , 神宗拗不过他 , 只得同意了王安石的请辞 , 但要求他推荐官员代替参知政事之职 , 王安石安排了韩绛和吕惠卿一同主持朝廷的事物 。 公元 1075年四月 , 王安石第一次辞去宰相之职 , 出知江宁府 。 痛失爱子 , 王安石二次出走
公元1076年2月 , 王安石奉命回京复职 。 此时将近而立之年的神宗 , 这位当初的少年天子 , 在将近10年的经历当中日趋成熟 , 对于变法 , 有了他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和打算 , 不再像之前一样 , 什么事都依靠王安石 。 于是君臣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 改革的道路也走得更加困难了 。
公元1077年6月 , 王安石的爱子王雾因病不幸去世 , 这对于王安石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打击 。 王安石又一次坚决地辞职求退 , 神宗于十月第二次将王安石的相位罢免 。 雄心壮志未得酬的王安石 , 带着满腹的悲伤和遗憾再次离开了京城 , 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 隐退在金陵 , 潜心学问 , 不问世事 。
而神宗的改革并没有因为王安石的离开而放弃 。 就在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的第二年 , 神宗改年号为“元丰” , 从幕后到前台 , 亲自主持变法 。 但是 , 变法的道路却依旧没能一帆风顺 , 神宗亲自主持新法之后 , 同样遭到朝中群臣的争议 。 于是 , 他决定狠下心实行更加强硬的手段来继续推行新法 , 严厉惩罚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吏 。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不幸成为这次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趣味历史大观北宋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君主,一生励精图治,却在37岁就英年早逝
本文插图

熙河开边 , 宋神宗受到鼓舞
熙宁元年 , 曾任建昌军司理参军的王韶给神宗上了三篇《平戎策》 , 《平戎策》中提出朝廷应该先收复河湟 , 使西夏腹背受敌;再控制羌族诸部和吐蕃 , 孤立西夏状态;最后再发动进攻 , 这样就可以彻底征服西夏 。 神宗非常赞同王韶的分析和战略战术 , 其主张后来变成宋朝对西夏用兵的主要方针 。 同时 , 原本默默无闻的王韶因这 篇《平戎策》而得到神宗的大力赏识 , 被委以重任 , 前往西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
公元1072年8月 , 王韶被任命为洮河安抚司的长官 , 开始经营河州、湟州地区 。 在河湟地域 , 当地有个势力很大的吐蕃部落 , 它一直是宋、辽和西夏极力讨好、拉拢的对象 , 到了秦州之后的王韶 , 了解到最大的部落是青唐城的俞龙珂 , 于是王韶只带着几个人来到俞龙珂的营帐 , 对他分析了当下的局势 , 并劝其归顺 , 为了表示诚意 , 还留宿在他的帐中 。 为此颇受感动的俞龙珂 , 不久便率部下12万人全部归顺了宋朝 。 神宗还赐名俞龙珂为包顺 , 王韶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得以深人吐蕃各部 , 扫平了收复河湟的道路 。
公元1073年5月 , 神宗把古渭寨升为通远军 , 命王韶知军事 , 打算以此为基地 , 巩固陇右 , 打击西夏 。 王韶训练军队的同时 , 还开垦荒地 , 大力发展边贸 , 把这里经营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 7月 , 王韶率军西进 , 进攻武胜城 , 并在此筑城 , 改名为熙州 。 并在熙州周围修建了很多桥梁与城堡 , 为宋军西进和南下奠定了基地 。 熙宁六年 , 王韶又率军攻克河州 , 岷、宕、挑、叠州的羌酋纷纷归顺宋朝 , 这无疑是北宋王朝数十年来一次巨大的胜利 。 熙河一战 , 不仅阻止了西夏的南侵 , 并且极大的鼓舞了神宗收复失地、重振国威的信心 。

趣味历史大观北宋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君主,一生励精图治,却在37岁就英年早逝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