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不一定,这种息肉用药就能好


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不一定,这种息肉用药就能好
本文插图

一般说的肠息肉严格讲这样定义 , 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 , 但一般所指的息肉 , 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 。
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 , 不是癌肿 , 不会危及生命 , 并且多数没有什么症状 , 它可小至芝麻、绿豆 , 直径仅几毫米 , 也可有核桃大小的 , 直径有2—3厘米 , 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 。
平时最多见的息肉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 炎症性与大肠炎症反应有关 , 腺瘤性则由于结肠粘膜表面细胞更新的不平衡引起 。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 而腺瘤性息肉必须有所警惕 , 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 , 如果长久存在于肠腔内 , 则有恶变的可能 。
因此 ,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 , 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 。 得了炎症性息肉 , 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 每隔1—2年做一次结肠镜随访即可 。
小的腺瘤性息肉 , 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方法直接切除 , 较大的有蒂息肉(一般直径大于2厘米) , 可在肠镜下先用金属钛或尼龙线结扎其根部 , 然后用电凝切除 , 病人无须受开刀之苦 。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得肠息肉?
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不一定,这种息肉用药就能好
本文插图
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 身体的免疫力下降 , 导致炎症 , 加上其他慢性刺激 , 发生肠息肉 。不良生活习惯 , 生活不规律 , 导致体液酸化 , 引起肠道细胞突变 , 增生等 。
很多息肉是没有明显症状的 , 基本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的 , 由于现在肠镜技术越来越普及 , 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又是肠镜检查 , 所以肠息肉发现比例大大增加 。 所以建议40岁以后体检的时候 , 要有肠镜这一项 。
由于肠息肉病理性质和大小不同 , 长的位置多数不同 , 这样临床表现或有差异 , 如果有症状多数是便血、黏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泻为常见症状 。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 , 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 。
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 , 每次排便均见 , 并不与粪便混合 , 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 , 量不多 , 夹有粘液 , 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 。 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 , 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 。 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 。
家族性息肉病 , 早期可完全无症状 , 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 , 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 。 此外 , 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 , 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
以上这些症状 , 不是肠息肉特有的 , 比如肠炎 , 溃疡 , 甚至肠癌都可能出现 。
所以出现这些症状 , 不要忽略 , 最该做的就是到医院的消化科就医 , 必要时做肠镜检查 。
发现肠息肉怎么办?
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不一定,这种息肉用药就能好
本文插图

大多数的息肉是良性病变 , 不会危及生命 , 但也有一部分的息肉会发生癌变倾向 , 所以需要及时的治疗 , 息肉的治疗一定要遵循息肉治疗原则 , 不要盲目切除息肉 , 如炎性息肉 , 多数经过消炎后都能消失 , 但要在半年左右复查一下 。
但其他性质的息肉的治疗方法 , 主要有通过内镜或者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息肉 。
多是肠息肉都可以通过肠镜进行切除 , 切除后一般有以下注意事项:
1、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 , 以减少出血并发症 , 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 , 咽部有无水肿、疼痛、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