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毒”的育儿群,正在刷屏我们的朋友圈

北京联盟_原题是:“有毒”的育儿群 , 正在刷屏我们的朋友圈
公号上纷繁复杂的信息 , 也许会使得育儿之路更加挑战重重 。(视觉中国)
#有毒#“有毒”的育儿群,正在刷屏我们的朋友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互联网一代”当爹妈 , 碰到育儿难题 , 常去求助微信公号 。缘何信息丰富的公号却“加剧”了现实中的育儿难题?众多育儿公号为何乱象纷呈?症结在哪里?应该如何改善?
近日,在一个付费咨询育儿微信公众号群里 , 一名新手母亲在群友和“导师”引导下 , 留下3个月大的女婴独自在房间训练“趴睡” , 孩子母亲则通过视频监控看着孩子挣扎哭闹 。从最初的哭声洪亮、挣扎强烈 , 到断断续续地从喉咙里发出哀号 , 直到流鼻血、嘴唇变紫、没有呼吸:这个付费育儿群的成员集体观看了一场持续两小时的婴儿“死亡直播” 。截至采访人员发稿前 , 该微信公号因涉嫌发布不实信息被停用 。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杀婴者 , 是育儿公号 , 还是无知?采访人员先后走访了育儿公号运营者、专业医疗机构、母婴护理资格认证机关、法学专家 , 以及12位新手父(母)亲 , 展开“公号育儿”现象背后的调查 。
为什么信息来源丰富的“公号育儿” , 反而“加剧”了实际中的育儿难题?几名90后受访者告诉采访人员:“我们是‘互联网一代’ , 输出和接收信息会本能地选择网络 , 如果不能用我们熟悉的语言来讲述 , 那些落伍的育儿理念就会被更快地抛弃 。”
【#有毒#“有毒”的育儿群,正在刷屏我们的朋友圈】他们还表示:“抵制育儿公号是没有用的 , 科学育儿的需求已经爆发了 , 对爷爷奶奶辈‘经验育儿’的不认同在加剧 。”
据悉 , 三年前 , 上海市妇联就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4-6岁幼儿父亲参与研究:定位、参与、效应》 。报告显示 , 54.2%的受访幼儿父母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知识来自网络 。某母婴类APP发布的数据也显示 , 2017年“通过APP查找育儿困惑的答案”的父母超过了60% , 从比例上超过了搜索引擎 , 2017年家长关注的公众号数量也较2016年有明显提高 。
乱象重重
拼凑二手“知识” 当心交智商税
“我加了七八十个育儿公号 , 总结下来 , 大多数付费网课就是教你三件事:解放双手、速成、省钱 。”育有二孩的陈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家长都是花钱买心安 , 才给了劣质公号骗钱骗流量的机会 , 它们还包装成‘知识付费’ 。”
受访者媛媛爸爸受访时表示:“我尊重知识付费 , 但育儿公号水太深 , 有的是大量七拼八凑的二手‘知识’ , 甚至是策划的‘毒鸡汤’文案 , 搞不好就交了智商税 。”
比起骗钱骗流量的“毒鸡汤” , 更多父母担心的是错误育儿理念的传播 , 比如有微信公号倡导不要给孩子打疫苗 , 再如此前媒体曾曝光微信公号“恒星育婴室”鼓励不要给发烧的婴儿吃药 , 要“自愈” , 使得许多婴儿留下后遗症 。
调查中 , 采访人员也发现大量育儿公号推送与育儿毫不相关的内容 , 如《女人会说话 , 是一个家最大的风水》《靠什么她暴饮暴食11天 , 瘦了20斤》等标题 , 与育儿风马牛不相及 。
搭车“粉丝经济” 不消费就无社交
除了推送内容良莠不齐 , 育儿公号广告“搭车”现象也层出不穷 。
一位不愿具名的育儿公号联合创始人 , 向采访人员讲述了其亲身经历:“我原本从事媒体行业 , 生大宝后辞职 , 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科普类的育儿公号 。后来朋友拉我进了一个自媒体帮帮群 , 群里有各领域的公号运营商 , 还有一些是推广服务商 , 说白了就是帮人涨粉、刷流量 , 有的还包运营、拉广告 , 甚至包买卖现成的公号 。”
“只要你豁得出去 , 多的是帮你打造爆款的中介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就像娱乐圈的流量造星 , 推着你不断地卖绘本、卖玩具 , 有时候为了达到广告商的KPI , 不得不用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去吸引流量 , 直到把这个号的血榨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