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寒武纪回应上交所问询,灵魂问题仍是商业化


撰文/郑亚红
编辑/赵艳秋
短期找不到足以替代华为的客户
5月7日晚间 , 寒武纪对上交所的问询做出了回应 。 此前 , 上交所针对寒武纪发出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 。
这篇长达200多页的回复颇有诚意 , 也解答了此前媒体针对IPO材料的部分质疑 , 得以让我们看到这个人工智能芯片独角兽更完整的一面 。
寒武纪回应了终端IP业务失血的原因 , 系失去大客户A(华为) , 并直接写道:难以在短期拓展一家在采购规模上足以替代公司A的客户 。
2019年寒武纪的终端IP授权业务大幅下滑 , 从上一年占营收的99.69%下滑至15.49% 。 寒武纪在回应中表明 , 这是由于此前的主要客户公司A对其影响较大 。 公司A很容易推测出是华为 。 2016年成立 , 寒武纪因为给华为旗舰手机芯片麒麟970、980提供人工智能IP技术而崭露头角 , 与华为的合作也支撑其成长为一只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 。
但2018年 , 华为宣布将使用自研的人工智能IP 。 受这个决定最直接打击的就是寒武纪 。 寒武纪在回复中表明 , 公司A逐步意识到智能处理器相关技术的重要性 , 因此选择对该等产品和技术进行自主研发 。 之后 , 双方并没有签订新的合同 。
而除了华为外 , 寒武纪的终端IP授权客户只有几家采购金额较小的公司 , 包括杭州博雅鸿图、厦门星宸、展讯等 , 其年度平均采购额约为100万到200万元之间 。
寒武纪坦陈 , 预计2020年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业务收入仍将下滑 。 回复函中 , 寒武纪解释道 , IP系列产品不是可独立使用的芯片 , 需要集成在芯片设计厂商的SoC芯片产品中使用 。 在这种情况下 , 除了华为外 , 国内其余知名手机厂商如小米、OPPO、vivo等大多数采用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公司成熟的手机芯片产品和方案 。
同时 , 寒武纪在回复中表明 , 未来终端智能处理器芯片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 华为今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 而国际芯片巨头也在持续投入 , 比如英特尔收购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 , 高通和联发科则先后推出自研的带有人工智能处理功能的SoC芯片产品 。
在终端处理器IP业务失去华为后 , 寒武纪将重心放在云端市场的开拓上 , 但却陷入了与前者类似的境况 。 此前 , 在IPO招股书里 , 寒武纪对云端芯片的客户并没有进行更为细致的披露 , 只是表明有65%的项目来自两家政府类客户 。 但通常而言 , 云端最大的客户一般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最为活跃的头部互联网公司 。 此次回复中 , 寒武纪对这部分释放了更多的信息 , 披露了商业化客户名单 。
AI财经社寒武纪回应上交所问询,灵魂问题仍是商业化
本文插图
这些客户包含两类 , 一类是互联网公司 , 明确对百度和金山云实现了销售;另一类是服务器厂商 , 寒武纪的云端芯片集成在浪潮、联想等服务器中 , 触达一些最终客户 。
但这部分的量并不大 , 浪潮、金山云、江苏恒瑞通等加起来仅有1503.81万元 。
在云端芯片上 , 寒武纪也剖析了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 。 目前行业内能够实现从终端、边缘端到云端完整智能芯片产品线的企业包括英伟达和华为海思 。 寒武纪认为 , 这两者得益于长期的技术积累、资金优势和人力优势 , 在芯片整体研发经验和综合设计能力方面领先于自己 。
拿研发来说 , 2020财年英伟达的研发费用达到28.29亿美元 , 而华为海思在2019年的研发投入也达到24.39亿美元 。 更为关键的是 , 英伟达已经构建了完善的生态——CUDA , 且英伟达和海思两家公司都有成熟和完善的销售网络、更大的市场知名度 。 这些都是寒武纪不能及的优势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这份回复中 , 寒武纪对政府项目部分的阐述 。 2019年寒武纪的两个项目 , 与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西安沣东仪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占比大幅上升 , 收入合计占比为64.91% 。 目前这两个项目都已经在2019年验收结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