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研社我找了“陪玩”,但不是为了上分( 二 )


虽然我亮明了采访的来意 , 她显然还是不太适应被”老板“问太多问题 , 也习惯用模糊的方式来回答 , 比如在我问她是兼职还是全职的时候 , 她竟然回了一句——”都有点吧“ 。
但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熟悉期之后 , 她开始更放松了 。 兜兜告诉我 , 她从去年开始当陪玩 , 现在毕业在家 , 兼职就变成了全职 , 一天平均会有几单到十几单 , 每个月能赚两千块钱 , “不用找家里要钱 , 就挺开心的了 。 ”
不过她的家人当然不太理解她的选择 。 “我妈就老和我说 , 觉得我应该去找份正经……稳定点的工作 。 ”
她停顿了一会 , 然后补充了一句万金油式的结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吧 。 ”
游研社我找了“陪玩”,但不是为了上分
本文插图

在服务结束后 , 我们互相加了微信 。 因为存在“私下交易”的可能 , 平台并不鼓励这样做 , 但对陪玩们来说 , 这意味着增加回头客的可能 。
她用来加我的微信账号设成了半年可见 , 每隔一段时间会发一条朋友圈 , 像她在平台上的动态一样配一张照片 , 用以表现生活状态——不过微信大概比较疏于维护 , 以至于不同朋友圈照片里的人都长得都不一样 。
这大概是她们的常态 , 一种并不需要过分深究的真实 。
2
在一些社交平台 , 我看到有陪玩从业者介绍“养号”的经验 。 其中一个人自称加入了某个陪玩组成的“公会” , 公会里负责培训的人告诉她“不要用真人照片 , 就算对自己长相很有信心也不要” , 目的是保持神秘感 。
但也有一部分“大神” , 是更需要真实感的 。
比如说 , 有的平台除了游戏陪玩之外 , 还加入了“心理咨询”版块 , 认证的方式 , 是一张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去年开始国家已经停止发放该证) 。
这个版块里的从业者们分裂成了两种流派 , 年轻人一般像其他项目的陪玩一样用养眼的头像 , 他们得到的评价大多是“很治愈、很温柔” , 而高年资人士们的评价区里 , 则出现了“xx老师真正让我解决了问题!”
游研社我找了“陪玩”,但不是为了上分
本文插图

平台们也会强调真正意义上的“大神陪练” , 招揽现役或者已经退役的职业选手入驻 , 一些知名主播也被算入其中 。 很难说这更接近噱头还是高端服务 , 因为大部分职业选手都没有任何接单记录 , 看起来更像是请来的门面 。
这些“大神”里面 , 包括因为某些原因销声匿迹的前《英雄联盟》职业选手死亡宣告 。 在平台的陪玩列表中 , 宣告的服务价格约合371元一小时 , “已服务”了36人 , 好评率100% , 被评价说“像大哥哥一样” 。
游研社我找了“陪玩”,但不是为了上分
本文插图

和死亡宣告在同一个平台上的 , 还有标价接近1000块钱一小时的王思聪 。 根据宣传 , 你花这个钱就可以约到他和你一起玩《云顶之弈》 , 他还真的有5个好评 , 但那已经是接近一年前的事了 。
更多的“老板”还是选择普通陪玩 , 而这是个供大于求的市场 。
比如说 , 陪玩应用里会有“派单中心” 。 “老板”写上需求 , 陪玩们通过主持人的协调排队上麦自我介绍 , 老板把其中满意的“暂留” , 然后再筛选一轮 , 最后挑一位下单 。
这种方式虽然被陪玩们自己吐槽说“和KTV选公主一样” , 但依然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单子来源 。 有人甚至在这里一挂几个小时 , 期待被老板挑中 , 就像首都机场外等着接活的出租车师傅们一样 。
人们找司机师傅唯一的目的是坐车 , 找陪玩的理由就很多种多样了 。 有人是想要找高手帮忙上分 , 也有人只是为了和(异性)交流 。
一位陪玩告诉我 , 也许是因为陌生人反而更好开口 , 不少“老板”都会在游戏里向她大倒苦水 , 倾诉自己生活中的不顺利 。 游戏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遁离现实的隧道 , 这样一来更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