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共合作谈到一半 飞机投弹扫射 周恩来不得不进入地下室躲避…

「南京」国共合作谈到一半 飞机投弹扫射 周恩来不得不进入地下室躲避…
文章图片

▲1937年8月周恩来(右二)、朱德(右一)、叶剑英(左二)在南京拜访黄琪翔(右三)夫妇
1937年8月初 , 为了研究与确立对日方针与最高国策 , 国民政府召集全国的党、政、军要人与各地军政负责人 , 包括中共领导人 , 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 。 1937年8月9日 ,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朱德、叶剑英飞抵南京 。 第二天 , 周恩来到达南京 。
8月11日下午4时 , 周恩来与朱德、叶剑英三人 , 在何应钦的斗鸡闸官邸 , 参加军政机关长官谈话会 , 国民党方面参加的 , 有何应钦、唐生智、白崇禧、黄绍竑、卫立煌、陈继承等 , 就抗战的战略战术问题 , 进行交流与讨论 。 朱德系统地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 , 指出:抗日战争在战略上是持久的防御战 , 在战术上则应采取攻势 。 在正面集中兵力太多 , 必受损失 , 必须到敌人的侧翼活动 。 敌人作战离不开交通线 , 我们则应离开交通线 , 进行运动战 , 在运动中杀伤敌人 。 敌人占领我大片领土后 , 我们要深入敌后作战 。 目前用兵方向主要是华北 , 但从目前情况判断 , 敌人必然会进攻上海 , 以吸引我国兵力 。 在抗战中应加强政治工作 , 发动民众甚为重要 , 在战区应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地把民众组织起来 。 游击战是抗战中的重要因素 。 游击队在敌后积极活动 , 敌人就不得不派兵守卫其后方 , 这就牵制了它的大量兵力 。 朱德建议开办游击训练班 , 使国民政府的军队能逐步学会游击战争 。
在这期间 , 中共代表遍访在南京的各方面人士 , 共商抗战大事 , 并与国民党谈判国共第二次合作事宜 , 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了基础 , 一致同意"抗战到底 , 全面抗战"的抗战国策 , 以"持久消耗战"为中国抗战的最高战略 , 即在军事上"采取持久战略 , 以空间换取时间 , 逐次消耗敌人 , 以转变优劣形势 , 争取最后胜利" 。 双方就红军的改编、中共在南京设立办事处、释放政治犯等事项 , 进行协商 。 共产党在南京实际上取得了公开活动的地位 。 8月13日 , 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在南京致电延安中共中央 , 就同国民政府谈判条件提出建议:"(一)努力抗战 , 以巩固蒋介石的抗战决心;(二)红军立即改编 , 争取开动;(三)力争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四)催促南京发表红军改编后正副指挥的任命 。 "
在8月15日日本战机首次空袭南京时 , 周恩来等人在何应钦的斗鸡闸公馆地下室里 , 躲避日机空袭 。 当时担任何应钦秘书的谢伯元 , 在回忆录《我所了解的何应钦》里记载:"(1937年8月15日)日机第一次在南京鼓楼一带投弹扫射时 , 飞行极低 , 从地面上可以清晰地望见机上敌军的动作……这时 , 周恩来经常来斗鸡闸何公馆 , 与何应钦商谈抗战大计 。 敌机首次轰炸南京的这天 , 他也在何家地下室里避空袭 。 当敌机掠过鼓楼上空时 , 我们一道站在地下室外看望 。 "
由于工作需要 , 8月16日 , 朱德离开南京;8月21日 , 周恩来离开南京 。 他们回到陕北 , 参加洛川会议 。 叶剑英、李克农等人 , 则留在南京 , 担任八路军的代表 , 并在傅厚岗66号(现为青云巷11号)设立办事处 。 9月中旬 , 博古(秦邦宪)奉命到南京 , 任中国共产党的驻京代表 。 在叶剑英、博古、李克农领导下的中共与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 , 紧张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1937年9月22日 , 中央社发表中共中央于7月15日送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第二天 , 1937年9月23日 , 蒋介石就此发表谈话 , 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它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 叶剑英为了驳斥国民党内一部分人造谣说"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共向国民党投降" , 在南京向美国合众社采访人员爱波斯坦发表谈话 , 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加强团结 , 组成民族统一战线 , 是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 。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 国、共的关系是平等的 , "现在谁反对这个合作就是汉奸 , 谁破坏这个合作就是为敌人效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