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太平歌词被郭德纲“神话”?老一辈的东西,在德云社还能留下多少( 二 )


而现如今 , 郭德纲在相声行业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 , 也成功地让德云社逐步成长为了相声行业首屈一指的中流砥柱 。 所以郭德纲对于相声的很多观点 , 也逐步演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相声准则 。 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 对于这样的准则 , 很多人表示质疑 , 但是话又说回来 , 这仅仅只是郭德纲一家之言 。 比如郭德纲所说的唱功 , 难道仅仅只局限于太平歌词?这句话就未免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 。
诚然 , 在对太平歌词进行普及重要性而言 , 郭德纲确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 但是在郭德纲的观念里 , 却始终都有一个相互矛盾的问题存在 。 矛盾的点一方面郭德纲推崇太平歌词 , 认为老一辈儿的相声人 , 在演出的时候 , 如果连太平歌词都不会唱 , 那么还算是一个老一辈的相声演员吗?对于这样的相声演员 , 就该少拿一部分钱 。
但是另一方面 , 太平歌词本身的词和曲调就非常简单 , 那么既然如此 , 很多人还不是信手拈来吗?既然那么容易让人记住 , 为什么在岁月的洪流当中作为四门功课之一的太平歌词 , 为什么会慢慢失传呢?
马三立:(太平歌词)那玩意 , 不值钱
当然对于这样的疑问 , 郭德纲在参加商演的时候就解释过这一现象 , 正是因为太平歌词太普及 , 就连剃头修脚的都能哼哼两句 。 从中很多人也能够从郭德纲的解释当中总结出结论 , 而这恰恰也证实了马三立老先生对于太平歌词的观点非常对 。 马三立老先生就曾犀利表示:(太平歌词)那玩意 , 不值钱 。
而相声大师侯宝林 , 也曾经在总结相声人四大功课中的唱时 , 提出了开门柳、太平歌词和数来宝 。 这三门功课才是作为相声人 , 所必备的唱功 。 也就是在相声开演前 , 演员们借用当时流行的小调 , 唱些能够吸引观众的时兴词句 , 以招徕观众 , 后来成为“开场小唱” 。
比较著名的表演者有由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 。 而论起起因的话 , 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 过去相声艺术的活动场地多半在露天设场 , 与各种杂耍技艺分别演出 , 为了吸引观众 。 因为各地区的相声演员对唱词也有很多不同的选择 , 而这其中《问答歌》最为流行 。
而这些东西 , 在现在看来 , 似乎从很大程度上 , 都被郭德纲所遗忘了因为会唱太平歌词仅仅只是唱功的一种 , 并不是仅此一种 。 那么说起郭德纲对于太歌词的贡献究竟在哪儿呢?首先正因为郭德纲对太平歌词过于重视 , 所以在此基础上他收集了很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精华 , 郭德纲没有忘本 。 其次 , 曾经的太平歌词曲调过于简单通俗 , 郭德纲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精进 , 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曲调形式 , 让人听起来更加耐人寻味 。
很多人认为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观点是正确的 , 天平歌词、白沙撒字 , 是相声旧艺人 , 撂地抠饼时 , 招揽听众的一种手段 , 曲调单一 , 单唱天平歌词 , 谁人会听 , 谁人会自愿掏钱买单 , 人聚多时才开始表相声 , 才有机会收钱养家糊口 。 就好比耍猴的敲锣 , 敲锣聚观众 , 人多才耍猴、要钱、或卖药等 。 人们看的是耍猴 , 而非敲锣 。 解放后 , 相声艺人地位提高了 , 成为新社会艺工作者 , 不在撂地抠饼 , 不合时宜的太平歌词 , 不在起到耍猴敲锣的作用 , 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 所以 , 不必把天平歌词吹成无与伦比的传统节目 。
小结
话又说回来 , 毕竟社会始终都是推着向前走的 。 那个时代的传统相声演员 , 拿太平歌词开场的太多了 , 所以老先生说不值钱 。 到郭德纲进北京的时候传统相声已经没落了 , 他又拿起来 , 会的已经少了 。
所以郭德纲才会说太平歌词才是相声里“唱” , 至于是否郭德纲过于神话的说法 , 终归是见仁见智的 , 不知道大家怎样看待呢?
【郭德纲▲太平歌词被郭德纲“神话”?老一辈的东西,在德云社还能留下多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