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聊斋蜀汉为何最终失败?有一重要原因鲜为人知:复杂的内部派系斗争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 , 百年树人” , 培养和发展一个人 , 往往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 , 需要细心栽培 , 静待花开 。
但一个国家的崛起 , 却往往伴随着大多偶然性 , 它可能在短时间内高速腾飞 , 而背后的危机也被成绩掩盖住了 。 三国时期的蜀汉就是一个例子 。
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前 , 刘备还是个屡次创业失败、寄人篱下的失意中年男人 , 可几个月后 , 他摇身一变 , 成为荆州江南四郡的所有者 , 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
6年后 , 刘备又拿下益州;再过4年 , 刘备击退曹操 , 夺取汉中 , 自立为汉中王 。
同年 ,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 , 水淹七军 , 威震华夏 。 蜀汉的风光也一时无两 , 刘备也由此高速走上了他的人生巅峰 。
深夜聊斋蜀汉为何最终失败?有一重要原因鲜为人知:复杂的内部派系斗争
文章图片
不过 , 在蜀汉的高速崛起过程中 ,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被接连不断的胜利所掩盖了 。 特别是在团队建设方面 , 蜀汉堪称是一支“鱼龙混杂”的“多国部队” , 刘备事业发展太快 , 疏于进行团队建设、力量整合 。 当后面这些问题一一浮出水面时 , 最终也葬送了“复兴汉室”大业 。
下面 , 我们另辟蹊径 , 抛开军事、经济、地理等因素不谈 , 从蜀汉内部“人”的问题 , 分析其最终失败原因 。
一、蜀汉内部的派系
真实的刘备 , 在历史上的为人如何?《三国志》中如此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 , 知人待士 , 盖有高祖之风 , 英雄之器焉 。 ”
这句古文可以简单总结成一句话 , 刘备的仁义 , 其实跟《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差不多!
那么 , 这样一位仁君怎会带出一支派系矛盾严重的队伍呢?
深夜聊斋蜀汉为何最终失败?有一重要原因鲜为人知:复杂的内部派系斗争
文章图片
首先 , 这要从蜀汉内部的人员组成说起 。
蜀汉阵营大约由来自5个不同方面的人员组成:
1、最早追随刘备起兵的关羽、张飞、赵云等 , 简称“元老派” , 这其中还包括了刘备早期在徐州的“金主”糜竺、糜芳兄弟 。
2、刘备寄居荆州时网罗的本土人才 , 像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庞统、马谡、马良等都是其中代表 , 而他们背后则是荆州的地方豪门望族 , 这一派可以简称为“荆州派” 。
3、赤壁之战后 , 刘备征江南四郡 , 招降了黄忠、魏延等宿将 , 而在围困成都时 , 马超又带领凉州将领来投 , 这一派可以简称为“降将派” 。
4、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 , 有相当一部分刘璋的部下“反水” , 或者以各种方式帮助暗助刘备 , 比如法正、李严等 , 他们并非益州土著 , 而是追随刘焉、刘璋父子入川的 , 称为“东州派” 。
5、最后就是益州本土人士 , 以黄权、谯周等为代表 , 他们当然会代表益州本土利益 , 称为“益州派” 。
深夜聊斋蜀汉为何最终失败?有一重要原因鲜为人知:复杂的内部派系斗争
文章图片
二、蜀汉派系矛盾的表现
由于蜀汉内部人员成分复杂 , 而前4种人又都是不折不扣的“外来户” , 所以在瓜分势力范围 , 分配胜利果实时 , 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
这些势力之间的争斗错综复杂 , 从未真正拧成一股绳 , 共抗外敌 , 比如下面这些例子:
1、马超投降刘备时 , 关羽给其下了一封战书 , 要求与之单挑比武 。 许多人认为这是关羽争强好胜的表现 , 其实非也 。
这分明是关羽所代表的“元老派” , 向新来的“降将派”示威:蜀汉是谁的天 , 千万要搞清楚!
但刘备的人事安排 , 却一直是给“降将派”展露头角的机会 。
他入川时所带的多是新降将领 , 像关羽、张飞、赵云等都驻守荆州 , 一直到取川大局已定、只差临门几脚时 , 张飞、赵云才得以入川 , 关羽却依然是坐镇荆州 。
而马超呢?刚一投降就用自己的威慑 , 兵不血刃拿下成都 。 在关羽看来 , 这纯属是坐享其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