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唐儿句句是至理名言,处人生低谷时读一读便豁然开朗,苏轼一首经典诗
文章图片
苏轼一首经典诗 , 句句是至理名言 , 处人生低谷时读一读便豁然开朗
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 , 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 , 三千年的诗韵 。 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 。 既可言志 , 又可言情 。 寥寥几个字 , 就构成了一首诗 , 语言精练 , 意境唯美 , 令人惊叹 。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跟中国相媲美 。
连哲理也能用诗来表达 , 如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王湾的“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等等 。
其实 , 苏轼写的哲理诗更脍炙人口 。 苏轼是宋朝文坛最耀眼的那颗星星 , 是艺术全能天才 。 他在词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 继柳永之后 , 对词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 突破了“艳词”的局限 , 拓宽了词的境界 , 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 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 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
文章图片
他对诗的贡献也是很大 。 宋之前的诗以言志、言情为主 , 到了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 。 这是宋人另辟蹊径后的诗风 , 苏轼称之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 这类诗的特点是:言浅意深 , 寓景于理 , 韵味悠远 。 《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
今天 , 我们一起来分享这首诗 , 全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是一首写景诗 , 诗中有画寓景于理 , 句句精辟 , 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
这首诗作于1084年 , 这年五月 , 苏轼从黄州贬谪迁至汝州团练副使 , 途经九江 , 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 旖旎的风光触发他的逸兴情思 , 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移步换形 , 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方向 , 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得到不同的形状 。
文章图片
横着看则是连绵起伏的山岭 , 侧着看则是巍然屹立的山峰 。 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庐山壮丽的景色 , 旖旎的风光 , 惊艳美醉了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很浅显的大白话 , 却道出了一个道理 。 苏轼不愧是大文豪 , 眼光深邃 , 见解犀利 。
人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 , 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 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木 , 树林茂密 , 视野受到了局限 , 看到的也只是眼前的花草树木 。 即使是站在高山之巅 , 睥睨天下 , 所看到的也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而已 , 这就有了片面性 。
这不仅仅游山所见才如此 , 其实观察世上很多事物亦如此 。 只因我们处在事件当中 , 视线受到了局限 , 因而无法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事件本身 。
这两句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 它启迪人们一个哲理:要多角度 , 多层次 , 全方位地深入了解事物 , 然后再做出结论 , 避免片面性 。
文章图片
若想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 必须要超越狭小的范围 , 摆脱主观成见 , 方可不失偏颇 。 只有拥有这种理性认识的人 , 处理事情才不会造成冤枉 。
这两句诗意境深邃悠远 , 韵味无穷 , 流传至今已成了至理名言 。
苏轼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认识 , 那是因为他有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 。 他命运多舛 , 仕途坎坷 , 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 , 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 , 同时又主张汲取新法合理的观点 , 因而又为旧党所不容 。 这首诗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 , 新旧两党立场不同 , 结论也不同 。 当局者迷 , 只有跳出 , 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
推荐阅读
- 中华诗文学习句句直击你的心灵,四大名著中的六十个金句
- 今日诗歌无一“高”字,却句句显高,令人叫绝,李白的这首诗
- 「纳兰惊梦」《清平乐》:节奏慢不是瑕疵,历史的精髓值得细品,原创
- 纳兰唐儿■开头美到尾,开篇小序惊艳绝伦,结尾催人泪下,苏轼一首千古绝唱
- 【大道知行】全文无一个“泪”字,却句句催泪,李商隐最悲伤的一首诗
- 「纳兰唐儿」句句经典,深情缱绻意境凄婉哀怨,次次读皆黯然销魂,柳永一首词
- 史地客栈TB■为什么向康熙举报自己谋反?,纳兰明珠?为了自保
- 趣读文化▲纳兰性德的一首奇词,柔情似水却又凄美如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