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有什么好处( 二 )
© ALEX MERTO从不同寻常的角度看问题还能提高你所属的更大群体的决策能力 。 20世纪50年代 , 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的著名实验揭示了随大流偶尔会闹出笑话 。 在这项实验中 , 参与者被告知要将一条线与另三条线中的一个进行匹配(其中两条线大小明显与第三条不同) , 当小组中的其他人(实验团队人员)选择了错误答案后 , 有三分之一的参与者也给出了错误答案 。 这一实验是一个经典案例 , 显示了人们随大流的心态 。 当一个参与者后来被问到为什么这么选择时 , 他说 , 他担心被视为“异类” 。 也就是说 , 他不想被视为一个怪人 。但该实验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衍生版本 , 阿希在那个实验中引入了另一个变量 。 这一次 , 实验团队人员中有一位给出了正确答案 , 而剩下的仍然试图迷惑参与者 。 仅仅有一个不同于大多数的人 , 随大流的概率就下降了80% 。也许这些实验中的参与者觉得 , 就算是异类 , 至少这位持不同意见者会和他们都被视作异类 。 有趣的是 , 即便这位持不同意见者的答案是错误的 , 参与者也更少有可能随大流 。 这位持不同意见者似乎给了参与者表达不认同的许可 。多种观点对思维的发散作用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 并且强调了人群多样化对打破现有观点的重要性 。 根据一项针对说服力的研究 , 少数群体的观点之所以如此有力 , 是因为人们会因此更仔细地审视问题 。当我们听到了一个不同的观点 , 我们会更客观对待现有的观点 , 这使得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 相比之下 , 多数群体的观点会让我们局限于那些支持多数群体观点的数据 。 正如查兰·内莫斯(Charlan Nemeth)和杰克·贡卡洛(Jack Goncalo)在《叛军成群》(Rebels in Groups)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 , “少数群体激发了更多的原创性 , 而多数群体则激发了更多的思维常规性 。 ”然而不幸的是 , 当人们不再“古怪”时 , 这些优势就消失不见了 。 研究显示 , 当曾经的少数群体变成了多数群体 , 这些人的思维会变得更加封闭 。 古怪自有优势 , 但没有什么是永远古怪的 。文/Olga Khazan译/Rachel校对/Yord
推荐阅读
- 金新: 赵长天,你在天国想什么?
- 全人类只有五个人懂自由
- 真理越辩越明,什么人会害怕批评呢?
- 为什么不赞成“赤字货币化”,中国和美日不同
- 鲁豫问姚明;为什么和国人说话还要用英语?
- 城市烟火气太多也呛人
- 中国抛售1236亿美债,全部抛售会发生什么?
- 虎子|B站UP主癌症卖惨风波:开宝马、吃海鲜、多平台开自媒体,真相到底是什么?
- 你为何还没成功?这3种精神,你最缺哪个?
- 今年的求职周期延长,打工者可以做什么副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