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加拿大人的重庆抗疫日记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李宏 张国圣“回到家后 , 我做了一大份鹰嘴豆泥 , 这道菜非常辣 , 我放了很多大蒜去‘杀死’病毒 , 希望能起到预防作用 。 ”1月20日 , 生活在重庆的加拿大人乔纳·凯·伍德 , 写了第一篇与疫情有关的日记 。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 , 陆陆续续写了60多篇“抗疫日记” , 这些“抗疫日记”发到网上后 , 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关注 。2014年定居重庆的乔纳·凯·伍德 , 如今是重庆外国语学校的教师 , 熟悉他的人都习惯叫他“凯哥” , 因为乔纳·凯·伍德自己很喜欢这个“有重庆味”的称呼 。 除了当老师 , 乔纳·凯·伍德还有很多身份:他是英文网站ichongqing的兼职审稿编辑 , 同时还是一名作家和乐手 。自写下第一篇日记后 , 乔纳·凯·伍德每天起床就登录各大网站 , 收集各地疫情的相关信息 , 下午走出家门感受重庆市民为抗击疫情所做的种种努力 , 晚上就打开电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日记 。“一开始就是为了记录我在中国发生疫情后的生活 , 让朋友们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 。 ”几天后 , 凯哥与所有中国人一样 , 感受到了疫情对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 此后很多天的日记里 , 都有他和妻子关于是否要和亲戚一起吃饭或互相探望的争论 。 在一篇日记中 , 他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一次出门经历:“不远处有人打了个喷嚏 , 我的脑子飞快转了一下 , 计算着喷嚏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和目前的风速 。 打喷嚏的人在15米开外的一个户外广场 , 但我仍然催促着家人沿着另一条路赶紧避开 , 并拉起了我的口罩 。 ”“这种恐慌在政府有效的社区管控、支持等工作下逐步缓解 。 ”凯哥在日记里记录了中国各地每天有多少医生和护士前往湖北支援 , 社区干部如何劝导大家居家生活减少出门 , 帮助老人和有困难的人买菜、送货等 。 “一些国家的人说中国政府的抗疫措施会引发民众恐慌 , 我的观察恰恰是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才能让大家解除恐慌 。 ”凯哥说 。到了四月 , 凯哥已经写了60多篇日记 , 而且还在持续更新 。 在日记中 , 他详细地记录了疫情期间自己如何取快递、如何“全副武装”地去超市、在网上参加“云火锅节”等活动 。 “你可以看到 , 大家都经历了从不了解、不重视到理性认识 , 再到有效应对的过程 , 我的经历见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随着疫情的发展 , 凯哥的日记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 在脸书上有1万多人关注了他并给他留言 。 他还接受了加拿大一家电视台的连线采访 , “我告诉他们 , 我在这里感到很安全 , 食物、水等一切供给都很充足 , 中国政府把一切都处理得很好 。 当他们询问我之后是否会返回加拿大时 , 我说我选择和我的家人留在中国” 。“很多国外的人给我留言 , 我在加拿大的家人和朋友也给我打来电话 , 说中国普通人的做法对他们很有启发 。 ”最让凯哥高兴的是 , 更多的外国友人通过他的日记了解了中国的抗疫经验 。 “我在日记中反复强调大家应该戴口罩 , 勤洗手 , 保持距离 。 开始的时候 , 很多外籍读者都觉得我小题大做 , 但事实证明 , 这些由中国专家总结的抗疫经验是相当有效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