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玻璃耳珰“亮相”成都崖墓 它们揭示古人商贸交流的秘密
图片
图片
成都崖墓中出土的两件玻璃耳珰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消息称 , 该院已经完成对位于成都市金堂县赵镇中兴村的崖墓群的抢救性发掘 , 共清理东汉晚期至六朝时期崖墓219座 , 伴随出土的600余件随葬品文物中 , 有不少做工精美、历史悠久的玻璃器物 。 为何如此多的崖墓会“神秘”而集中出现在该区域?出土文物中一些“长相”华丽的玻璃器物又是来自哪里?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专家 。
大量墓葬为何出现在丘陵地带
这次抢救性发掘的崖墓群 , 位于金堂县赵镇中兴村七组 , 墓葬自上而下共4层分布于浅丘东坡 。 墓葬按规格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类 , 以中小型墓葬为主 , 尺寸长2米到10米、宽1米到3米、高0.8米到2.5米 。
考古现场发掘领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龚扬民说 , 现场发掘的大墓葬为带狭长露天墓道前后双室墓 , 主室两侧多存棺室 , 部分墓葬四壁及顶部存精美雕刻 , 葬具多为陶棺 。 中型墓葬多为带梯形墓道单室墓 , 部分主室两侧及后部存长方形龛 , 少数主室内存原岩石灶、井台等附属设置 , 葬具多为陶棺 , 少量墓葬用砖砌长方形棺 。 小型墓葬多为带短墓道单室墓 , 墓室狭小 , 部分墓葬一侧存长方形原岩棺台 , 多数墓葬未见葬具 。
“不同尺寸的墓葬出土时间也不一样 , 比如大墓葬时代主要为东汉晚至蜀汉时期、中墓葬时代主要为两晋时期、小型墓葬时代多为东晋南朝时期 。 ”龚扬民说 , 墓葬在墓群中有序分布 , 且墓群中经常可见2—3座墓葬成组出现 。 “该墓地应为同时被多个家庭使用的区域公共墓地 。 ”
为何古人“公共墓地”会集中选择在这个丘陵地带?以往研究给出两种不同说法 。 龚扬民表示 , 一说古人在选择崖墓墓址时通常选择方便开凿的地带 , 丘陵的多山环境更提供了便利的选址条件;二说受到当时堪舆思想的影响 , 多选择河水流经之地作为墓葬区域 。 据了解 , 在汉晋时期 , 成都金堂水运较为发达 , 此次崖墓发现的区域是毗河、中河与沱江的交汇之处 , 无论从军事或经济上看 , 均为要冲之地 。 此外 , 发达的水系也为人力和装备的运输提供了保证 。
600余件出土文物来自哪里
除了大大小小的崖墓 , 墓群还出土了铜、银、铁、玻璃、陶、瓷质器物600余件 , 其中以陶器为主 , 主要有罐、仓、钵、壶、陶俑等 , 铜器主要有釜、盆、耳杯、灯、镜等 , 银器主要为镯和指环 。 “这批器物极大丰富了四川地区东汉晚至六朝时期墓葬考古材料 , 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四川地区东汉晚至六朝时期器物发展序列 。 ”龚扬民说 。
在这“宝贵”的600余件随葬品文物中 , 两件玻璃耳珰显得尤为精美 。 新的疑问随之而来 , 四川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过本地生产的玻璃耳珰 , 这几件神秘的玻璃器物究竟来自哪里?
据考古资料显示 , 中国最早的玻璃器皿出现在西周时期 。 龚扬民说:“玻璃器物最早源于埃及和中亚 , 战国时期楚地已开始批量生产 , 所以很有可能来自于楚地 。 ”
采访人员查阅资料发现 , 历史上巴蜀与楚地之间的水运比较发达 , 如《华阳国志·巴志》中就提到“涪陵郡 , 巴之南鄙 。 从枳南入 , 折丹涪水 , 本与楚商于之地接 。 秦时司马错由之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也 。 ”这说明巴蜀地区与楚地不仅交通便利 , 且可能存在密切的商业贸易交流和联系 。 同时 , 也有专家认为 , 这批玻璃器物来自东南亚 , 可能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等有关 。
“总之 , 这些玻璃器物要么来自楚地 , 要么来自东南亚地区 , 所以它肯定是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产物 。 ”龚扬民说 , “耳珰在当时属于女性佩戴饰物 , 就好比是现在女人戴的耳环、耳钉之类 。 通过这些古人生活所用的小饰品 , 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关于两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证据和线索” 。
推荐阅读
- IT168|球形玻璃包装太浪费,酷睿 i9 将换成纸盒包装
- 宁德时代|“针刺试验”刺碎了谁的玻璃心
- 云汉芯城,保险丝@玻璃管保险丝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 『玻璃』如何区分钢化膜的好坏,得从这几点下手
- UV胶@灌封UV胶还能修复汽车玻璃?如何使用灌封UV胶修复?
- 机箱双玻璃面板+铝合金机身,雷匠R-M5机箱测评
- ##为什么现在手机都用玻璃机身而不是金属机身?这几大原因值得了解
- 鸟类玻璃幕墙成鸟类杀手 保护野生动物需清除城市“暗礁”
- 手机大魔王为什么现在手机都用玻璃机身而不是金属机身?这几大原因值得了解
- 盖世汽车资讯锂离子电池共同发明者申请玻璃电池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