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风雨#擅长弩箭十发十中,后却死于刺客之手,东汉宗室中的“武林高手”

南乡子(杨慎)
携酒上吟亭 , 满目江山列画屏 。
赚得英雄头似雪 , 功名 。 虎啸龙吟几战争 。
一枕梦魂惊 , 落叶西风别唤声 。
谁弱谁强多罢手 , 伤情 。 打入渔樵话里听 。
#历史风风雨#擅长弩箭十发十中,后却死于刺客之手,东汉宗室中的“武林高手”
文章图片
在东汉末年很多刘氏宗室都比较活跃 。 最有名的大概要属刘备 , 毕竟他是蜀汉政权的开创者 , 曹魏的战略家刘晔、汉末群雄中的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扬州刺史刘繇、益州牧刘焉都是刘氏宗亲 。 除了这些比较活跃的 , 对历史影响比较大的以外 , 还有一些刘氏宗室比较有意思 , 比如当时的陈王刘宠 。
刘宠非常善于射箭 , 甚至还有一套所谓的''武功秘籍'' 。 在东汉末年黄巾军肆虐的时候 , 刘宠就凭借精湛的箭术 , 保护一方安稳 。 结果他最后却死于袁术派遣的刺客的手里 。 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这件事 。
#历史风风雨#擅长弩箭十发十中,后却死于刺客之手,东汉宗室中的“武林高手”
文章图片
“十发十中 , 中皆同处”
【#历史风风雨#擅长弩箭十发十中,后却死于刺客之手,东汉宗室中的“武林高手”】《后汉书》包括李贤对《后汉书》补充的内容中 , 对刘宠箭术的记载比较详细 。 《后汉书》中评价刘宠''善弩射'' , 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十发十中 , 而且都能射中一个地方 。 现在一些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描述某个人物善射的时候 , 就喜欢用这种方式 , 比如第一箭射中靶心 , 第二箭、第三箭射中第一箭射中的地方 。 刘宠就能做到这一点 。
#历史风风雨#擅长弩箭十发十中,后却死于刺客之手,东汉宗室中的“武林高手”
文章图片
在李贤注《后汉书》中引用了华峤《后汉书》的内容中 , 还有一个关于刘宠善射的类似''秘籍''的东西 。 由于比较晦涩难理解 , 小编先贴一下原文 。
《华峤书》:''宠射 , 其秘法以天覆地载 , 参连为奇 。 又有三微、三小 。 三微为经 , 三小为纬 , 经纬相将 , 万胜之方 , 然要在机牙 。 ''
这里面看出刘宠的射术是有一套技法的 , 所谓''天覆地载'' , 这是实在是难以理解 , 在《梦溪笔谈·器具》中提到了这一段技法 , 认为这是一种使用弩具的手势 , 不过小编是难以脑补出这种画面了;接下来是''参连'' 。 参连其实是古代射术的一种 。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是古代贵族子弟要掌握的六种技能 。 这里面不是说射得准就算学会射 , 其实还有五个小科目——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 其中参连指的是先射出一箭 , 接下来再射出三箭''连续而去'' 。
#历史风风雨#擅长弩箭十发十中,后却死于刺客之手,东汉宗室中的“武林高手”
文章图片
不过《梦溪笔谈》中不这么认为 , 而是解释为一种瞄准的方式 。 用眼睛将将度(大概是弩上的瞄准器上的刻度)、箭头和目标连在一起 , 就是所谓的''三点一线'' 。 另外还有''三微''和''三小'' , 大概指的是分别横竖排列的三个标志物 , 设置在箭靶上 。 沈括自己使用了这种方式试验 , 射出十支箭有七、八支射中目标 , 比刘宠有一些小差距 , 大概是熟练度的问题 , 不过准确率也十分高了 。 看来科学才是最厉害的''秘籍''啊 。
#历史风风雨#擅长弩箭十发十中,后却死于刺客之手,东汉宗室中的“武林高手”
文章图片
对抗黄巾军
在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 , 东汉爆发了规模非常大的、影响非常深远的起义 , 就是''黄巾起义'' 。 黄巾军主要分布在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 , 都是在东汉的东部地区 , 包括后面的黄巾余党 , 也多在东部(小编认为中平五年的益州黄巾马相可能只是打着黄巾军的旗号) 。 刘宠是陈王 , 陈国就在豫州 , 也是黄巾军比较活跃的地区 。
#历史风风雨#擅长弩箭十发十中,后却死于刺客之手,东汉宗室中的“武林高手”
文章图片
按照《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的记载 , 当时各郡县长吏都弃城逃走 , 刘宠则准备几千张强弩 , 在陈国都亭驻军安稳局面 。 陈国百姓知道刘宠射术非常厉害 , 不敢反叛加入黄巾军 , 所以陈国得以保全 。 不仅如此 , 还有其他郡县中受黄巾军侵扰的十多万百姓都归附陈国 , 受到刘宠的庇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