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凭啥让三星遥不可及?

摊开台积电2019年的整体表现 , 不仅股价在双首长刘德音、魏哲家带领下 , 于创办人张忠谋退休后的513天 , 站上300元大关 , 公司市值更一度突破8兆新台币 , 超越迪士尼等不少全球知名大企业 。股价的攀高 , 也使得台积电2019全年度的营业额 , 写下1兆699亿元8,500万元的历史新高 , 税后净利为3,452.64亿元 , 每股盈余13.32元也创下历史次高 , 仅次于2018年的13.55元 。当被问及台积电2019年凭什么缔造了历史新高的营业额 , 分析师与熟知半导体的业界人士几乎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领先对手三星、英特尔的制程技术含量 , 绝对是起了最关键作用的因素之一 。7纳米护城河发威 , 苹果、华为抢下单回顾2019年 , 台积电也不是一路顺遂 。 先是上半年经历了晶圆良率异常而报废了上万片芯片的晶圆瑕疵门事件、营收短少近5.5亿美元(约合165亿新台币) , 后又面临包括中美贸易战在内的全球贸易竞争所带来的外在威胁 , 都让公司在营运及客户伙伴关系的维系上 , 遭遇挑战 。台经院研究员刘佩真表示 , 去年第一季 , 台积电业绩虽明显衰退 , 但自第二季起就逐步改善;下半年的营运绩效 , 更在全球半导体业一支独秀 , 都要归功于扩增7纳米产能 , 及5纳米导入时程的加速 。股神巴菲特曾提出「护城河理论」 , 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应该像护城河一样 , 为企业提供长久保障 。而先进制程 , 正是台积电的护城河 。 不但去年领先全球导入了EUV(极紫外光)微影技术的N7+(7纳米强效版)进入量产 , 今年投注在5纳米、3纳米的研发和设厂等资本支出 , 更达150~160亿美元(约4,500~4,800亿新台币)、创下新高 。 面对市场在5G、人工智慧的发展和应用 , 都需要效能表现更佳的芯片 , 台积电领先的技术 , 顺理成章成了华为、NVIDIA(英伟达)、苹果等公司选择合作的对象 。站稳产业制高点 , 掌握市场趋势与脉络凭借着超越业界的技术加持 , 也让台积电开创了不同于鸿海的「代工」模式 , 在产品定价上的话语权更大 , 创造更高的获利 。刘佩真分析 , 台积电拥有技术领先和良率稳定的优势 , 因此在同一个制程技术上的晶圆代工价格 , 比竞争对手高上许多;若采用的是独步的先进制程 , 价格上就更为惊人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半导体分析师则指出 , 台积电会依照每位客户的需求及下订数量 , 来给予不同的定价;同时客户的交货期、制程产能是否满载等 , 也是影响价格的因素 。 然而 , 高于市场行情的定价策略 , 背后的运作机制究竟如何?「台积电肯定会挑客户!」一位熟悉半导体的业界人士说 。 台积电曾于年报内容中描述 , 他们每年都会持续评量与调查客户 , 进一步了解其需求 , 作为后续调整服务的参考 , 以强化与客户间的伙伴关系 , 「所以他要研究客户是否有发展潜力啊!」“比起晶圆代工 , 台积电更像是客户的市场趋势顾问” , 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研究总监杨瑞临说 。杨瑞临指出 , 台积电由于其晶圆代工龙头的特殊身分 , 因而位处产业的制高点 , 能透过与不同上下游讨论状况 , 掌握各产业发展趋势 , 全方位了解市场未来动态 。 对内 , 不仅可以更精确地找到先进制程技术的潜在客户;对外 , 则能给予客户更充分的资讯进行布局 , 达到双赢 。更重要的是 , 台积电也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 去发展新的技术 。 去年 , 专精于晶圆代工的台积电 , 完成了首颗3D IC封装技术 , 就被认为是为了满足苹果新世代处理器的需求 , 导入5纳米以下先进制程 , 并且为了未来整合人工智慧芯片与新型记忆体的异质芯片做准备 。展望2020年 , 分析师普遍认为 , 美国对华为的政策 , 仍将左右台积电的营运表现 。 刘德音也表示 , 美政府的政策将对产业带来影响 , 盼能有所避免 。魏哲家曾说 , 「台积电要做大家的晶圆代工 。 」而要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 , 不单是技术上持续领先 , 更要与客户一同成长 , 这正是台积电能屡创高获利的秘密武器 。在今年4月法说会上 , 台积电也首度公布了3纳米的量产时程 , 预计2022下半年进入量产 , 专注于先进制程的研发脚步 , 不曾止息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 。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 , 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 , 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 , 如果有任何异议 , 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