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标榜国家队 无助于国产操作系统进步
自我标榜国家队 无助于国产操作系统进步铁流不久前 , 中国电子宣布集团旗下操作系统公司中标软件与天津麒麟正式整合 , 将合力打造操作系统的“国家队” 。 之后 , 媒体在报道中也大肆渲染“国家队”概念 , 并将麒麟系统视为国产化替代中“钦点”的操作系统 。 然而 , 从股权上看麒麟谈不上“国家队” , 从过去的行动上看 , 麒麟的站位和视野也达不到“国家队”的高度 。
麒麟从股权上谈不上“国家队”天津麒麟和中标软件合并后成立麒麟软件 , 一直宣传自己是央企主力军和“国家队” , 但从股权上看 , 麒麟软件更像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 。 麒麟软件最大的两个股东分别为中国软件(46%)和一兰科技(35%) 。 而中国电子持有中国软件的股份比例为42% , 中国电子实际持有麒麟软件股权尚不足20% 。
相比之下 , 一兰科技的实际控股人为兰峰 , 通过一兰科技、一兰云联、润兰科技等公司的“套娃”持股 , 兰峰持有麒麟软件的股份超过21% 。 从股权上说 , 兰峰已经超越了央企中国电子 , 成为了麒麟软件的最大股东 。麒麟软件的另外几个小股东分别为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7.7%)、天津海洋慧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股7.7%)、金海1号(1.4%)、金海2号(1.4%)等 。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是国资背景 , 是地方政府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建的事业单位 。 天津海洋慧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天津信为 , 而天津信为的两个个人股东为吴鹰和沙玉强 , 属于民间资本 。可见 , 麒麟软件的股权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 , 与苗正根红的国有独资模式有较大差距 , 两大的两个股东是兰峰和中国电子 , 合计股份超过40% , 其余股份分散在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银行、基金、信托公司、公司核心人员 , 以及兰雨晴、赵兰、吴鹰、沙玉强等民间投资人手中 。这种股权模式比较符合混合所有制的特征 , 也许比国有独资形式对市场的嗅觉会更加敏锐 , 但如果把这种民间资本持股比例明显超过国字号企业持股比例的公司称为央企主力军、“国家队” , 未免有失严谨 。胸怀和视野与“国家队”有差距一个团队或企业如果要达到“国家队”的标准 , 应站在国家高度思考问题 , 应有为实现宏伟目标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 有总揽全局的视野和手腕 。 然而从麒麟软件及其前身天津麒麟身上 , 还看不到这种胸怀和气度 , 一些做法体现出浓厚的山头主义 , 站位和视野与“国家队”相距甚远 。
就深度、普华等操作系统来说 , 是龙芯、申威、飞腾、兆芯等CPU都支持的 , 唯独天津麒麟只支持飞腾 , 飞腾CPU和天津麒麟这种捆绑战略 , 其目的显然不愿意为龙芯、申威提供便利 , 人为的创造垄断 。只不过这种套路只有在CPU和OS都已经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后才能发挥出巨大威力 。 在龙芯在信创市场份额超过75%的当下 , 飞腾CPU和天津麒麟这种捆绑战略直接导致将OS这块75%的市场拱手让给友商 。 可以说 , 这种捆绑战略堪称昏招 。 之所以如此出招 , 根源还是视野和胸怀不够 , 只想着小团体利益 , 搞山头主义 。
天津麒麟和中标麒麟合并是折射出山头主义的又一个事件 。 从一系列公开报道可以看出 , 顶层设计方面是希望国内操作系统厂商合并 , 并希望最有影响力的两家深度和麒麟合并到一起 。 只不过现实很骨感 , 不要说深度和麒麟 , 就是天津麒麟和中标麒麟的合并也是非常曲折 。天津麒麟和中标麒麟同属CEC麾下 , 但由于内部山头化 , 导致CEC麾下有两个操作系统 , 而且还相互PK , 坊间流传CEC手握两手好牌打的稀烂 。其实 , 在多年前 , 就有传闻说两个麒麟要合并 , 但一直没成 。 这一次两个麒麟合并 , 根源还是深度通过UOS获得进入信创市场的牌照 , 并于2019年四季度推出UOS 。 经过深度这只“鲇鱼”的刺激 , 两个麒麟才化干戈为玉帛 , 于2020年12月合并 , 共同对付统信/深度这个竞争对手 。到底行不行 关键看技术和产品当下 , 麒麟软件之所以自我标榜“国家队” , 和此前一些商业公司标榜CPU自主可控类似 , 根源还是为了争夺话语权 , 进而获取利益 。 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 , IT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 , 这就会催生一个巨大的市场 。 几乎做了20年冷板凳的CPU、OS一下子成为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 一大批证券公司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 并连篇累牍撰文分析 , 让铁流无力吐槽 。由于信创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 , 在这时候如果获得了“国家队”、“自主可控”的标签 , 等于就是获得了信创市场的绿色通道 , 无论是对于获得政府订单 , 还是获得民间投资人的青睐推高股价 , 都是具有巨大价值的 。 这也是为何很多一直“在商言商”的商业公司 , 最近几年开始宣传自己“苗正根红”的根源 。正如“打铁还需自身硬” , 铁流认为 , 如果光有“国家队”标签 , 但技术和产品不过关 , 最终还是很难逃脱折戟沉沙的命运 。 事实上 , 这种例子不是没有 。在市场经济下 , 最终还是技术和产品说话 。 在这方面 , 麒麟有太多黑历史 , 比如当年银河麒麟代码与FreeBSD高度相似 , 又比如UI与Ubuntu、Win XP高度相似 , 铁流不止一次听到开发者对麒麟高仿Windows XP的鄙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