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肤谈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民族英雄张苍水的悲剧( 二 )


鲁王集众数万 , 得财万贯 , 以此为恃 , 企图拒敌于钱塘 , 但未及两年 , 由于清军进军迅速 , 浙北明军准备不足 , 难以抵挡 , 鲁王在大陆的基业即告瓦解 , 举朝退居福建 , 而张苍水也由此开启了他近20年的战争生涯 。
张苍水有个惺惺相惜的好友 , 就是郑成功 , 两人都是少年英雄 , 威震四方 。 所不同的是张苍水拥立鲁王 , 而郑成功效忠于唐王 , 这便导演出他们彼此十余年的恩怨情仇 。
只要清军海防稍有松懈 , 即使兵力尚显单薄 , 张苍水也会毅然出击 。 但他总是发现 , 他的进攻缺少其他派系部队的有效支持 。 1646年 , 鲁王欲进驻舟山 , 舟山守将黄斌卿属于旁系势力 , 拒绝接纳鲁王 。 后鲁王设计袭杀黄斌卿 , 方才入主舟山 。 而拥立唐王的郑成功则无一刻不在筹谋如何兼并鲁王部 。 张苍水与郑成功虽素来交好 , 惺惺相惜 , 但也无时不叹郑成功对他的戒备 , 曾曰:“岁在壬辰(1652 年 , 顺治九年) , 予避地鹭左(厦门) , 云霖(曹从龙 , 亦为鲁王所任兵部侍郎)俨然在焉 , 欢然道故 。 予时栾栾棘人耳 , 不敢轻有赠答;而云霖囊中草多感时悲逝 , 亦不肯轻以示人 。 ”
张苍水御下极严 , 军令如山:“诸山寨多出劫掠 , 独煌言与王翊〔率义军〕履亩劝输 , 戢所部勿扰民” , 深得民众拥护 。 又因为训练充分 , 军队战斗力也极可观 。 虽补给兵力均处绝对劣势 , 但每每能对清军形成极大威胁 。 当时的其他反清军事力量军纪多很涣散 , 时常扰民 , 唯张苍水部秋毫无犯 , 颇得人望 。 故江南民间至今多有张苍水的祠堂 , 张部行于江南 , 也多会得到沿路民众欢迎 。
多尔衮视张苍水为大患 , 调集重兵 , 使尽浑身解数 , 才将张部赶出舟山 。 此时 , 郑成功为己方之大利 , 庇鲁王部于厦门 , 这一结盟使强强联手 , 抑制了清军南下的攻势 。
随后数年 , 先有李定国东征 , 后有清军反攻 , 江南一带的清军兵力一度相当吃紧 , 张苍水及郑成功之部数次伺机沿水路进攻 , 最远几克南京 , 清军闻张苍水之兵讯 , 常常不战而遁 。 然而第一次机会 , 因孙可望怀私 , 肘擎于李定国而功亏一篑 。
后一次进攻影响深远:张苍水沿江西下 , 以千余之众 , 累克崇明、瓜洲、仪征、六合、芜湖等地 , “仪征吏民赍版图迎降五十里外” 。 可见当时民心依然向着前朝 。 此后张苍水军直抵南京观音门外江面 , 仅派轻骑八人由浦口南门入城 , 守御此地的清骑兵两百多人听说张煌言到来 , 竟从北门仓皇逃走 。 时童谣有云:“是虎乎否?八员铁骑 , 惊走满城守虏” 。 张苍水的威名远震可见一斑 。 西征沿途张苍水“移檄诸郡县” , 张贴文告 。 许多故明降清的旧官吏 , 见到文告 , 纷纷倒戈 , “于是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广德及诸属县皆请降” , 明军很快便收复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 , 城池近三十座 。 由于部分清军也加入其中 , 兵力一时增至万余人 。

投笔肤谈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民族英雄张苍水的悲剧
本文插图

而此时 , 攻克了镇江的郑成功军却在南京城下屡遭败绩 , 仓皇退出长江 , 使张苍水部孤悬于芜湖 。 张苍水无奈之下 , 将部队化整为零 , 进行了一次艰难的长征 , 深入清军纵深腹地 , 转战千里 。 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 , 退回沿海一带 。
很快 , 依靠在民间非凡的号召力 , 张苍水又召集了数千部众 , 眼见势力复起 , 却逢清朝启动“迁海令” , 郑成功见势即东征台湾 , 开辟新的根据地 , 而素有远见的张苍水此时却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判断失误 , 反对郑成功的攻台之举 , 要求郑急速进军闽南 , 以解永历朝之困 。 郑不许 , 张苍水只得求助于岭南“十三家” , 又遭挫 , 恰时 , 鲁王、成功相继病逝 , 张苍水再度犯了一个旧时儒生的通病 , 认为大势已去 , 反抗已无意义 , 便解散了部众 , 隐居小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