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护人员扛尸袋跳黑人抬棺舞:为何惹众怒?

近日 , 非洲“黑人抬棺舞”可谓火遍全球 , 就连在疫情严重的美国 , 有医护人员竟然也“扛着尸袋”(疑似装着因新冠肺炎离世者尸体) , 跳起“抬棺舞” 。 不过 , 相关视频经社交媒体传播后 , 瞬间触怒公众情绪 , 并被怒批“恶心” , 直言“开除他(她)们” 。就事论事 , 非洲黑人“抬棺舞”在一定程度上 , 属于人类“丧葬仪式”中的一朵“奇葩” 。 因为 , 普遍的“丧葬仪式”都比较倾向“悲伤和严肃” 。 所以 , 这导致“黑人抬棺舞”注定是风口浪尖的玩物 。 甚至 , 在一定程度上 , 多数人并没有把“抬棺舞”当成“丧葬仪式” 。 只是就画面感而言 , 觉得喜感无限而已 。所以 , 当异域者将这种“抬棺舞”应用到自己的丧葬秩序中时 , 就会触发反感情绪 。 于此 , 就“美国医护人员扛尸袋跳黑人抬棺舞惹众怒”来讲 , 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 。 因为 , “丧葬仪式”很大程度上 , 是对生命终结的一种解构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无论是“哭丧队”的存在 , 还是“抬棺舞”的形式 , 都是生者打通生死相隔的一种“我执”手段 。 本质上 , 没有具体的意义 。 而真正的意义取决于 , “看待方式”和“认知方式”本身 。 当然 ,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 , 认识的基础源于生活的习惯 。 于此 , “汝之蜜糖 , 彼之砒霜”就会成为普遍现象 。就如非洲的“黑人抬棺舞”而言 , 在当地人看来 , 可能是对逝者最高的敬意 。 但是 , 放在其它地域 , 这样的“抬棺舞”就可能是大不敬 。 甚至 , 反过来衡量 , 也可能是一样的 。 所以 , 很多时候 , “所谓的冒犯” , 更多是基于文化差异的存在 , 以及文化本身是否具有包容性来决定的 。当然 , 回到“美国医护人员扛尸袋跳黑人抬棺舞惹众怒”的事情上 , 除却“丧葬仪式” , “丧葬秩序” , “异域文化”的差别 , 作为这次疫情的严重氛围 , 也是较为重要的刺激因素 。 毕竟 , 对于 , 美国本土人士而言 , 看到这种“丧事喜办”的氛围 , 总还是不太能接受 。要知道 , 绝大多数人 , 都只能接受自己所习得的文化习俗 。 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以理性的姿态 , 较为宽容的看待异域风俗 。 所以 , 出现这种反差之后 , 公众情绪(主流情绪)自然就会表现出愤怒的姿态 。 因为 , 群体中的服务性偏见是普遍性存在的 。尤其 , 对于生命议题 , 更是会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之中 。 并且 , 我们会发现 , 越是强调对错的群体 , 往往更容易堕入偏见轨道 。 所以 , 当现象和认知出现偏差时 , 就会瞬间情绪失控 , 最终直指现象中人 。 于此 , 在较为特别的文化中 , 禁忌往往是底线 , 不可随意触碰 。因为 , 在群体中 , 更容易将禁忌放大化 。 说实话 , 如果只是跳“抬棺舞” , 而不进行社交媒体的传播 , 可能这样的事情 , 就只是一次局域狂欢 。 所以 , 从根本上讲 , “违和感”的传播才是人们更为在意的部分 。 于此 , 公众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 , 而非是被抬尸体 , 以及家属的感受 。当然 , “医护人员”跳“抬棺舞” , 除却存在“丧葬仪式”的违和 , 很大程度上 , 这会导致公众对医生失去信任 。 起码 , 在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 , 这样“恶搞”有些不合适 。 尤其 , 整个过程还被记录下来 , 传播到社交媒体上 , 这就更不应该 。因为 , 从整体性的舆论影响来看 , 既要考虑理性者的情绪 , 也要考虑非理性者的情绪 。 只有如此 , 才能在公共性的秩序中 , 找到更为积极的情绪释放路径 。 所以 ,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 涉事“医护人员”确实不该跳“抬棺舞” , 更不该将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不过 , 发生就代表永远发生 , 所以该道歉的 , 该认错的 , 还是要认错 。 起码 , 站在“大局观”上 , 是该有所表态 。 要不然 , 大疫当前 , 发生这样的尴尬对冲 , 着实会让公众更加人心惶惶 。 因为 , 当人们看到 , 逝者被无辜消费的时候 , 可能会不由地映射到自己身上 。要知道 , 对不认同的文化 , 可以“恶搞” , 却不能“正搞” , 这是“文化低自尊”的一种表现 。 说实话 , 就是“玩坏”别人可以 , 但是 , 应用到自己人身上 , 就会觉得有些难受 。 说到底 , 文化差异本身 , 就是一种顽固不化的“双重标准” 。本质上 , 就是文化影响归因错误 。 就比如 , 一个持有西方式世界观的人 , 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 , 而不是环境导致事件的发生 , 在这种文化下 , 用内部原因解释人的行为更加受社会所支持 。 就比如 , “你可以” , “你能行”就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维 。所以 , 对于“抬棺舞”而言 , 在当地人心中是“丧葬标配” , 却在异域人心中 , 成为恶俗现象 。 这就说明 , 同样的事情 , 有不同的认知 , 本质上 , 还在于人们的文化涉入逻辑有差别 。 当然 , 文化总是在变 , 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 可能现在已经成为主流 。 因为 , 文化本身的流动性 , 终将会把冲突进行弥合 。毕竟 , “丧葬仪式” , 本质上是生命认知的一种体现 。 在很大程度上 , 是在维护生者的尊严 , 而非死者的尊严 。 所以 , 我们会发现 , 在面对“违和感”的时候 , 最终的争议还是生者对生者的碾压 , 至于死者来讲 , 只不过是争议的载体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群体自尊” , 是建立在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的 。 很大程度上 , 人们通过对“群体自尊”的维护 , 来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基本存在感 。 甚至 , 所谓“看不惯”医护人员跳“抬棺舞” , 本质上是担忧自己在未来也可能遭遇类似的待遇 。这种情绪经过群体效应放大后 , 同时混入文化的差异 , 就会让“违和感”更加强烈 。 所以 , 我们不得不承认 , 在人类的互动方面 , 理性和非道德永远是理想状态 。 而常态化的社会互动中 , 总是交织着各种“道德分歧” , “信仰差异” , 以及“认知分层”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