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修一条运河,让五大湖获得出海口的?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 , 但有两个地方却分别占到全球淡水总量约20% , 其中一个是贝加尔湖 , 另一个是位于北美洲的五大湖 。 两者加起来共划走人类四成的水源 , 而其拥有者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人口总计不过五亿出头 。 并且相较而言 , 五大湖对于美、加两国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淡水 , 因为与贝加尔湖地处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相比 , 五大湖区域却是北美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
从面积上看 , 五大湖超过24万平方公里 , 几乎与英国大体相当 , 而且湖泊之间均有水道相连 , 往来交通极为便利 。 然而如此优越的环境却在发展近代经济中凸显出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出海口 , 当然这句话是相对美国来说的 , 因为对加拿大而言 , 圣劳伦斯河的尽头就是五大湖的出海口 。 美国于十八世纪末摆脱英国独立 , 并且随后不久就向西部地区大幅扩张 , 五大湖区域正是在这一时期并入美国版图 。
站在此时美国的立场而言 , 东部十三州开发最为彻底 , 但要发展西部经济就必须将广阔的内陆与大西洋连接 , 但从五大湖唯一能够进入大西洋的天然水道掌握在加拿大手中 。 显而易见 ,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两种方法 , 要么武力吞并加拿大 , 将圣劳伦斯河的入海口据为己有;要么自力更生 , 立足国内开挖人工运河 。 而从历史上看 , 可以认为美国先后尝试了上述两种途径 , 并且最终在第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采取了第二种办法 。
从地图上看 , 大西洋与五大湖之间隔着南北走向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 这使得此间几乎不可能存在东西走向的天然河道 , 并且无疑也增加了开凿人工运河的难度 。 进入十九世纪之后 , 沟通美国东西两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 在这种情况下 , 运河筹备委员会于1810年组建 , 但由于预算过大而迟迟不能动工 。 当时主导该工程的人物为纽约州州长 , 经过实地勘测后确定了从五大湖中的伊利湖向东挖掘至哈德逊河的方案 , 该运河因此被称为“伊利运河” 。
然而由于预算开销达到惊人的700万美元 , 伊利运河广受诟病并被讥讽为“伊利沟” , 要知道后来美国购买阿拉斯加也不过花费了720万美元 。 巨额的成本使得工程法案迟迟不能通过 , 而恰逢此时“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 , 美国大举北上入侵加拿大并大有将其兼并之势 。 显然如果此次军事行动取得胜利 , 美国大可不必再去大费周章开挖运河 , 届时通过圣劳伦斯河一样可以实现沟通东西的目的 , 但可惜战争失败了 。
加拿大的英国人一路反攻 , 最后竟然冲入华盛顿火烧白宫 , 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 。 战后英美双方重又回到战前态势 , 加拿大一寸土地也没有并入美国 , 不得已美国人还要回头面对前期搁置的运河工程 。 此后经过不懈努力 , 纽约州长终于推动国会通过法案 , 十年之后运河全线开通 。 竣工以后 , 密西西比河上游的船只可以通过五大湖进入伊利运河 , 继而进入哈德逊河并驶入大西洋 , 而入海口处的纽约也顺势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和贸易中心 。
时至今日 , 当美国人再次回过头来审视运河修建的全过程的话 , 很多人会不无感慨地看到当初那些反对动工的批评家们已经烟消云散 , 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 , 但被讥讽为“伊利沟”的伊利运河却历经百年依然存在 , 真理终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
推荐阅读
- 中国新闻网|“00后”励志女孩陈雨欣:愿“一条腿也能走遍天下”
- 美国威胁不让香港再“特殊”
- “害人之心不可有”,害人的标准如何判定。
- 清朝是如何统一台湾的
- 世界牛奶日:我国乳制品应如何优化?
- “种族歧视病毒“的锅如何甩?
- 后疫情时代,如何找到发展之道?
- 如何看待此次美国抗暴运动,请爬出你的思维陷阱
- 如何补齐中国的短板?
- 二战此国是战五渣,如今实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