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商代自然科学成就:有专业医生和业余天文学家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商代自然科学成就:有专业医生和业余天文学家

「自然科学」商代自然科学成就:有专业医生和业余天文学家
本文插图

商代对天象的观察和积累的知识要比夏代仔细和丰富得多 。 商王朝有一批观察天象和做记录的人 , 也可算作是商代的“天文学家” 。 但他们不是专职的“天文学家” , 这批人就是前面介绍过在甲骨学中称作“贞人”的史官 。
这是当时一批具有很高文化水平和丰富知识的“高级知识分子” 。 他们不仅将自己所观察到的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 如天象、气象作了记录 , 也记录了其他人观察到的一切现象 。
目前发现的记录当然不是在“典册”中 , 而是借助于祭祀占卜时的龟甲与牛骨 。 我们从卜辞中把迷信的成分剔除 , 就可看出当时有关的自然界现象的变化 。
日食和月食(现在写作日蚀、月蚀)是古代人非常重视观察和记录的大事 。 前面介绍过夏代仲康时发生日食的情况 。 商代除在王都有史官们观察外 , 在各地方观察到的日月食也要及时向商王报告 。
目前从甲骨文中来看 , 比较明确的日食记录只发现三条 。 一条是武丁时期 , 两条是武乙时期 , 说明商代后半期不仅能观察 , 而且有较详细的记录 。
这三条卜辞 , 两条无具体的时间 , 只有武乙时的一条是:“癸酉贞:日夕有食 , 唯若?癸酉贞:日夕有食 , 非若” 。 意思是:癸酉这一天卜问:黄昏时发现日食 , 是吉利(唯若)呢?还是不吉利(非若) 。
这可能是一条将发生日全食的记录 , 日全食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 。 史官们已观察到有日食的迹象 , 才卜问是否吉利 。 对于这条卜辞 , 学者们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 天文学家们正在研究 , 相信将来会有个准确的结论 。
在武丁时期卜辞中 , 有关月食的较完整的记录有五条 , 都是发生了以后记录的 。 如“癸丑卜 , 贞:旬无祸 , 七日乙未壹 , 庚申月有食” 。 “癸未卜 , 争贞:旬无祸 。 三日乙酉夕月有食 , 闻 , 八月”(《合集》11485) 。
前一辞的意思是:癸丑这天占卜 , 问这一旬(十天)有无灾祸 , 到了第七日乙未这天 , 天空起了变化 , 第二天是庚申晚上发生了月食 。 后一辞是史官争 , 在八月癸未这天卜问 , 这一旬有无灾祸 , 第三日乙酉晚上发生了月食 , 但这次不是史官争亲自看到的(可能这次月食在王都看不到) , 而是由别人报告的(闻) 。
在甲骨文中还有史官们观察到的星 , 如大星、鸟星、大火(星)等 。 卜辞中用为星 , 有“七日己巳夕壹 , 有新大星并火” 。 “新大星”是一颗新的大星 , “并火”是接近火星 。 在欧洲发现的第一颗新星 , 是在公元前134年由希腊依巴谷记录下来的 , 比商代卜辞中记录要晚1000多年 。

「自然科学」商代自然科学成就:有专业医生和业余天文学家
本文插图

商代的历法——“殷历”,是我们今天知道较完整的最早的历法 。 因为商代早期的卜辞中记时只有月日 , 晚期的卜辞中已开始有祀(年)月日 。 由此就知道商代的历法是以干支记日 , 太阴记月 , 太阳记年 , 用闰月来调整季节的阴阳合历 。 月份分为大月、小月 , 年有平年和闰年 。 闰年早期的卜辞中称为十三月 , 这种置闰月的方法叫做“年终置闰” 。
晚期的卜辞中不见有十三月 , 根据卜旬和帝乙、帝辛时期一组征伐人方的卜辞来看 , 这时期已将闰月放在十二个月中去 。 如某年是闰九月 , 则这一年就出现两个九月 , 后一个九月无疑就是闰月了 。 这种置闰月来调整每年的时间 , 在我国的农历(或叫阴历)中 , 一直延续到现在 , 还在使用 。
商代已将每天分为七段时间 , 但并不是相等的七段 。 从卜辞中来看 , 是将白天分作六段 , 夜晚算作一段 , 从天黑到天亮叫做夕 。 天明时叫明或旦 , 明且以后叫大采、大食或朝 , 大采、大食只见于早期卜辞 。 大采、大食或朝以后就到中午 , 叫做中日 。 中日以后叫昃 , 此时日已偏西 。 昃以后叫小食或郭兮 。 小食或郭兮以后叫小采或昏、暮 , 此时已是日落黄昏见月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