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甘肃佛教石窟述要( 二 )


敦煌莫高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甘肃佛教石窟述要
文章图片
南北朝时期 ,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更加频繁和深入 , 南来北往的使者们不仅将西域的艺术文化带到了中原 , 也把中华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丝路沿线 。 从这一时期甘肃石窟的开凿可见一斑 , 魏晋时期是甘肃各大石窟开凿的一个高峰 , 此时比较流行的中心塔柱窟 , 是受到了印度“支提窟”的影响 。 在昙曜主持开凿云冈石窟之后 , 云冈石窟兼具汉代传统艺术和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独特艺术风格对国内各大石窟都造成了影响 。 到了北魏晚期 , 由于统治者推行汉化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的“秀骨清像”艺术风格 , 风靡于各大石窟 , 在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北石窟寺的相应洞窟中均有体现 。
敦煌莫高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甘肃佛教石窟述要
文章图片
隋唐时期是丝绸之路交往的鼎盛期 。 国力的强盛为对外交往奠定了基础 , 统治者的重视为丝路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 据记载 , 隋炀帝于公元大业五年(601年)亲临河西 , 在张掖召见西域二十七国的使者 , 举办贸易盛会 。 在莫高窟隋代洞窟胁侍菩萨的华丽的裙摆上 , 可以看到来自波斯的联珠狩猎纹 。 唐太宗时期 , 高僧玄奘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往印度取经、讲学 , 更是促进了中印佛教和文化的交流 。 隋唐时期是中国寺观壁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 也是甘肃石窟的辉煌时期 , 仅莫高窟隋唐时期的洞窟就有300多个 。 由于相互交流的频繁和深入 , 佛教艺术所表现的面貌也更为相似 。 这一时期洞窟壁画的主要内容为经变画 , 这些绘制精美的经变画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 , 都与文献所记载的当时两京寺观壁画相符合 。 塑像的制作也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 塑像比例协调 , 姿态优美 , 人物特色鲜明 , 如莫高窟第45窟中的一组造像 , 释迦庄严肃穆 , 迦叶老成持重 , 阿难温顺恭谨 , 胁侍菩萨躯体呈S型 , 优雅端庄 , 天王雄健威武 。 麦积山第5窟中的唐代塑像也与莫高窟唐代塑像有异曲同工之妙 。
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衰落 , 吐蕃侵占西域 , 北方地区战火不断 , 丝绸之路逐步走向低谷 。 中原与河西地区的交往受到限制 , 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北石窟寺靠近中原地区 , 与中原一带佛教石窟关系更为密切 。 而位于河西的莫高窟、榆林窟在吐蕃时期和归义军统治时期 , 政治相对稳定 , 统治者崇信佛教 , 石窟的营建活动依然活跃 , 保留了大量晚唐、五代、宋时期精美绝伦的壁画 。
敦煌莫高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甘肃佛教石窟述要
文章图片
西夏至元代 , 在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留下了不少雕塑和壁画作品 。 榆林窟第2窟中的水月观音尤为著名 , 绘制于西夏时期 , 画面中月色朦胧 , 观音悠闲自若 , 营造出情景深旷的意境 。 明清以后 , 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及河西各石窟都有对前代洞窟重修重绘的情况 。
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天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北石窟寺……这些散布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小石窟 , 历经千余年 , 跨越三千余里 , 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 , 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 。 来自西域的佛教艺术和来自中原的传统艺术在甘肃石窟中交互融合 , 形成了辉煌灿烂的甘肃石窟艺术 。
来源:杂谈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