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美军冷战期间的“核标枪”,抵御装甲洪流的“长矛”近程弹道导弹

引言
「导弹」美军冷战期间的“核标枪”,抵御装甲洪流的“长矛”近程弹道导弹
文章图片

军迷对这段航拍镜头都很熟悉 , 这就是前苏联"西方-81"军演时 , 由苏联《红星报》采访人员乘直升机低空拍摄的苏联驻东德"西部集群"参演部队的画面 , 由于参演部队和装备太多 , 这段影像长达三分多钟仍然没有拍完 , 而且这只是当时全部苏联参演部队的一部分 , 从短片里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各种型号坦克装甲车辆 , 这样高密度的机械化部队是苏联"大纵深连续突破"军事理论的体现 , 更是让北约军队畏惧的"钢铁洪流"!并且这种常规军备的优势在195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 , 比如说:苏联大量制造T54A/T55型坦克服役仅几年后装备量就超过了5000辆 , 还大量向东欧国家出口 , 对北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 形成1:3的劣势!
「导弹」美军冷战期间的“核标枪”,抵御装甲洪流的“长矛”近程弹道导弹
文章图片

更严重的是苏联在"远程炮兵"的建设上也要比北约国家迅速 , 在1960年代初方面军建制单位开始大量装备射程在150公里的"飞毛腿"近程弹道导弹 , 虽然这个射程在现在不算什么 , 但是在1960年代初对于战役战术导弹来说已经很远了 , "飞毛腿"导弹发射准备时间长、CEP误差大 , 但是它可以携带一枚1吨重的弹头 , 既可以是常规高爆弹头 , 也可以是化学弹头和核弹头 , 这就更加严重的威胁到了北约 , 特别是驻西德美军基地的安全 , 因为当时东西德是对峙最前线 , "飞毛腿"和"蛙7远程火箭都装备给了东德人民军 , 其他华约国家也有不等的装备数量 。
"核标枪"长矛近程弹道导弹
「导弹」美军冷战期间的“核标枪”,抵御装甲洪流的“长矛”近程弹道导弹
文章图片

图片里英国陆军正在操演"长矛"导弹 。 这型短程弹道导弹服役的国家很多 , 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都曾经装备过 , 当年沙特想购买 , 但美国权衡轻重之后没有卖 , 以至于传奇般的有了"东风-3"导弹秘密谈判 , 卖给沙特的故事 。
其实 , 早在1960年代美国是有一型MGM-29A"中士"近程弹道导弹的 , 美国一共制造了500枚该型近程弹道导弹 , 它总体性能上比"飞毛腿"略好一些 , 但和"飞毛腿"上千枚的生产量相比实在是太少了!所以 , 美国就得要用技术优势来弥补数量劣势 。
「导弹」美军冷战期间的“核标枪”,抵御装甲洪流的“长矛”近程弹道导弹
文章图片

没有安装弹翼的"长矛"导弹 , 要在临发射前根据所携带的弹头种类再安装 , 使用核弹头时安装大弹翼 , 会产生更大的升力 , 让导弹飞行的更远(超过100公里) , 避免核爆伤害到己方;使用常规弹头时使用小弹翼 。
长矛导弹是"沃特公司"在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的 , 编号为MGM-52 , 1972年正式服役 , 属集团军级别的导弹(美国的集团军是辖几个军的兵团级建制单位)从图片里来看"长矛导弹"与发射人员的身材对比也不算很大 , 全长6.1米、它有四个三角形尾翼 , 根据携带弹头的不同还分成了大小弹翼、导弹重1.5吨、可携带1000磅(454公斤)的战斗部、最大射程120公里、CEP误差150米…以今天的技术标准来看"长矛"导弹这些数据确实没啥"出彩"的地方!但是在1970年代初CEP误差150米的打击精度已经非常厉害了 , 完全超过了苏制"飞毛腿"和"蛙7式"远程战术火箭(已经被划入导弹行列) 。
先进的液体燃料存储方式
「导弹」美军冷战期间的“核标枪”,抵御装甲洪流的“长矛”近程弹道导弹
文章图片

"长矛"导弹的具体数据和作战编制资料上都有 , 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 要略着重的说一说它的发动机 , 它并没有使用固体发动机(60年代的"中士"导弹已经是固体发动机了)而是"液体发动机" , 燃料也是最基本的红烟硝酸(氧化剂 , 装量502公斤)和偏二甲肼(燃烧剂 , 装量170公斤) , 这两种1950年代初就有了的燃料到现在都是液体发动机的最基本燃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