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鸡图」宋朝画作《子母鸡图》,被明宪宗写首诗,为何成了国宝


在游览博物馆的时候 , 或许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 , 有些文物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却是一件国宝 , 因此也令人感到疑惑 , 它究竟有什么珍贵之处呢?比如 ,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无名画 , 内容平平常常 , 但因为有个皇帝在画上写了一首诗 , 所以就成了国宝 , 而且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 , 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

「子母鸡图」宋朝画作《子母鸡图》,被明宪宗写首诗,为何成了国宝
本文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这幅画叫做《子母鸡图》 , 专家们研究确定该画成于北宋时期 , 但可惜作者已经无法考证 。 《子母鸡图》长约60厘米 , 宽约33厘米 , 内容整体看上去比较简单 , 描述了一只母鸡带着五只雏鸡觅食的场景 , 五只小雏鸡形态各异 , 它们围绕在母鸡身旁 , 还有一只躲在母鸡的身后 , 探出小脑袋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 老母鸡羽毛蓬松 , 显得十分威猛 , 而且它的眼皮半垂 , 眼睛里也充满了警惕 , 呵护着每一只小鸡 。 虽然我们不知道《子母鸡图》的作者是谁 , 但毫无疑问可以确定作者一定善于观察 , 不然也不会将母鸡和小鸡刻画得如此传神 。 明代时期 , 有个皇帝看到《子母鸡图》喜爱有佳 , 还提了一首诗 。

「子母鸡图」宋朝画作《子母鸡图》,被明宪宗写首诗,为何成了国宝
本文插图

给《子母鸡图》题诗的并非普通人 , 而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 , 即明宪宗 。 史料记载 , 明宪宗自幼学习绘画 , 少年时画工进步飞快 , 比如著名的《一团和气图》 , 《岁朝佳兆图》和《树石双禽图》等等 , 都是明宪宗的作品 。 除了自己作画之外 , 明宪宗还喜欢收藏和临摹历代名画 。 有一天 , 明宪宗得到了北宋画作《子母鸡图》 , 当他看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 还将它视为珍宝 , 并且又经过几天的酝酿在画上题写了一首诗 , 其中有一句回味无穷:“偎窼伏子无昏昼 , 覆体呼儿伴日曛” 。

「子母鸡图」宋朝画作《子母鸡图》,被明宪宗写首诗,为何成了国宝
本文插图

在当时的宫廷里 , 历朝历代的名画多得数不清 , 为什么明宪宗偏偏对《子母鸡图》情有独钟呢?他在画上题诗又想表达什么呢?其实 ,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先看看明宪宗的幼年经历 。 从公元1449-1457年 , 因为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两件事情 , 朱见深竟“两为太子” , 在宫廷皇位之争中完全沦为政治工具 , 没有得到一丁点来自家庭的关爱 , 所以朱见深的童年充满了阴影 。 然而 , 在朱见深成长的阴影中却还有一道光 , 即从襁褓中将他一手带大的一位宫女——万贞儿 。

「子母鸡图」宋朝画作《子母鸡图》,被明宪宗写首诗,为何成了国宝
本文插图
【「子母鸡图」宋朝画作《子母鸡图》,被明宪宗写首诗,为何成了国宝】

万贞儿是唯一疼爱朱见深的人 , 而这份爱也从亲情转化成了爱情 。 公元1464年 , 朱见深登基为帝 , 他要把万贞儿立为皇后 , 但遭到太后和群臣的强烈反对 , 于是只好将万贞儿立为妃子 , 不过她虽然名义上是妃子 , 但是却享受到和皇后一样特权 。 看到这里 , 或许您也明白了朱见深为何对《子母鸡图》情有独钟 , 因为在他眼里万贞儿就是画中的老母鸡 , 他自己就是小雏鸡 , 他在万贞儿的悉心照料下成长 , 并在最需要关怀的时候给了他最温暖的爱 , 既包括亲情 , 也包括爱情 。

「子母鸡图」宋朝画作《子母鸡图》,被明宪宗写首诗,为何成了国宝
本文插图

单独来看 , 《子母鸡图》是三流作品 , 诗写得也不很入流 , 但是二者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 最主要的是还见证了朱见深和万贞儿之间的绝世情感 。 公元1487年 , 57岁的万贞儿病逝 , 朱见深为此悲痛不已 , 结果不到半年时间他就因悲伤过度而驾崩 , 终年41岁 。 不说在明朝历史上了 , 即便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 , 像朱见深这样的皇帝也没有第二个 , 因此当我们再看《子母鸡图》的时候 , 想到也不仅仅是母鸡和小鸡 , 还有明宪宗朱见深和万贞儿的一段爱情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