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最强螺旋桨飞机出手,屡创世界纪录却不受用户欢迎!,抢运口罩

最近2个月 , 全世界航空运输遭到毁灭性打击 , 客运基本停止飞行 , 飞行员和空姐立即待岗 , 就发基本工资 , 而航空货运 , 也基本如此 , 航空运输的唯一亮点是 , 前往世界工厂:中国 , 抢运防疫物资 , 口罩 , 呼吸机 , 消毒液 , 防护服供不应求 , 为了满足世界各国需求 , 中国工厂加班加点赶制防疫物资 , 口罩日产量高达3-4亿 。
如此大的产量 , 相对全世界70多亿人口的防疫物资需求 , 还是远远不足 , 所以很多国家就采取各种办法 , 尽快下单 , 提前付款 , 抓住时机 , 快速运输回国 , 整个过程 , 只能借助飞机的高速远程飞行能力完成 , 所以中国几个大型机场成了全世界货机的热点 , 欧洲美国俄罗斯最强货机都纷纷飞抵中国 , 欧洲出动A330 , A400M , 而俄罗斯出动安-124 , 伊尔-76 , 美国则毫不示弱 , 出动了波音747货机 , 还有C-17 , 而乌克兰则凭借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优势 , 包了很多国家的运输大单 , 出动安-124 , 安-225 , 还有安-22 , 都是世界顶级大碗货运飞机 , 狂赚运费 。
大水@最强螺旋桨飞机出手,屡创世界纪录却不受用户欢迎!,抢运口罩
文章图片
安-22运输机是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杰作
安-124运输机在世界批量生产的大型军用货机中 , 运载能力首屈一指 , 最高运载能力150吨 , 美国最强C-5M银河星才120吨 , 差距明显 , 而安-225则是世界最强运输机 , 运载能力高达250吨 , 几乎是前无古人 , 仅仅造了一架 , 作为航天飞机运输载机 , 作为一款特殊的技术验证机 , 并没有完成批量生产 。
安-124和安-225飞机都是前苏联80年代的作品 , 而安-22运输机则是60年代晚期作品 , 是一款相当出名的飞机 , 这款飞机主要特点是:在螺旋桨运输机中运载能力第一 , 货舱也出奇的宽大 , 诞生后不久 , 就创造了14项有效载重-高度世界纪录 , 安-124比其晚了20年 , 在这其中整整跨越了2代 , 中间一代就是伊尔-76四发中型涡扇军用运输机 , 安-124继承了安-22破纪录的精神 , 再接再厉 , 将美国洛克希德公司银河星“斩于马下” 。
大水@最强螺旋桨飞机出手,屡创世界纪录却不受用户欢迎!,抢运口罩
文章图片
安-22货舱非常宽敞 , 运货非常方便
安-22载货能力高达80吨 , 这是前苏联时代创造的一个科技奇迹 , 飞机采用了4台超大功率涡桨发动机推进 , 型号是熊式战略轰炸机所用的发动机的改进版本 , 型号为HK-12MA , 功率11.2兆瓦折合1.5万马力 , 迄今为止仍然保持了世界第一记录 , 货舱尺寸(长×宽×高)33.0米×4.4米×4.4米 , 可以运载主战坦克和飞毛腿导弹发射车 , 这在当时也是世界第一 , 超过美国C-141货机 , 后来被C-5银河星超越 。
这款飞机采用了涡桨发动机推进 , 但是飞行速度却不算太慢 , 最高时速高达740公里 , 巡航速度680公里每小时 , 比后来新型涡扇货机相比 , 巡航速度低了100公里出头 , 并不算太差 , 这一点也使得安-22飞机航程比较出色 , 这种总体设计上的优势 , 40年后 , 让欧洲人的A400M看重 , 采用了类似的总体设计 。
大水@最强螺旋桨飞机出手,屡创世界纪录却不受用户欢迎!,抢运口罩
文章图片
时隔40年 , 涡桨运输机重现江湖 , A400M作为空客的第一款军用运输机大卖
虽然安-22运输机在当时创造了大量世界纪录 , 而且也屡次参战 , 曾参加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 第三、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支援阿拉伯国家的武器运输任务 , 在阿富汗战争中也扮演过重要角色 , 但是这一款飞机在苏联空军内部评价非常差 , 仅仅制造了85架就草草结束 , 而后来的伊尔-76制造上千架还没有结束生产 , 更大的安-124要不是因为苏联解体 , 极有可能总数达到200架 。
这款飞机制造数量少的原因是 , 作为军用运输机安全性特别差 , 而苏联人当时也有省钱的传统 , 空军和民航同时采购军用运输机 , 苏联民航采购35架投入民航飞行后 , 还发现经济性特别差 , 并没有发挥涡桨飞机理论上省油的优势 , 双重致命缺陷直接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 , 所以项目草草结束 , 作为一款不受欢迎的世界纪录机载入史册 。
【大水@最强螺旋桨飞机出手,屡创世界纪录却不受用户欢迎!,抢运口罩】二战后 , 苏联和美国争霸 , 在所有军事项目上展开疯狂的竞争 , 飞机就是其中热点 , 在航空技术上 , 美国技术更胜一筹 , 而苏联人则因为技术基础薄弱 , 所以飞机显得格外傻大笨粗 , 在军用来说 , 差别并不明显 , 但是在民航技术上 , 则望尘莫及 , 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民航飞机的两个核心支柱 , 做不好就等于死亡 , 虽然苏联人也努力追赶 , 但是直到冷战结束 , 还是没有一款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过得去的飞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