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读历史▲塞浦路斯:东地中海文明交流的中介


小人物—读历史▲塞浦路斯:东地中海文明交流的中介
文章图片
戈尔戈伊神庙遗址出土的古代塞浦路斯石灰石平板(约公元前6世纪末期) ,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资料图片
塞浦路斯为地中海第三大岛屿 , 北临土耳其、东望叙利亚、南接埃及 。 该岛毗邻欧亚非三洲的地理优势 , 使其成为古代东西方商贸和文化往来的枢纽 , 并为地中海不同区域间多维度的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和广阔空间 。
凭借着美索利亚平原盛产的谷物、铜矿以及凯里尼亚与特鲁多斯山脉丰富的森林资源 , 早在公元前三千纪—公元前两千纪 , 塞浦路斯便与安纳托利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希腊等地建立了商业联系 。 到了几何陶时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至公元前8世纪中期) , 该岛与地中海临近地区的经济交往更为密切 , 并在叙利亚的特尔·谢赫·优素福港口、阿姆利特、西里西亚的塔索斯以及小亚细亚西南的罗德岛设立了自己的商业据点 。 在古风时期(公元前8世纪中期至公元前5世纪前期) , 塞浦路斯成为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中转站与货物集散地 。 多条商路均途经该岛 , 向东拓展至叙利亚与巴勒斯坦的商业据点 , 向南抵达埃及三角洲 , 向西经罗德岛到达优卑亚、彼斯库塞、迦太基、撒丁岛 。 贸易路线的互通与汇集 , 使塞浦路斯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叙利亚—巴勒斯坦文明、赫梯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波斯文明区域联系起来 。 来自近东的手工艺品经塞浦路斯源源不断地运往希腊及西部地中海地区 , 希腊本土及小亚细亚地区殖民城邦生产的农产品、贵金属、手工艺品及纺织品也经由塞浦路斯出口至东方 。 考古学家们在塞浦路斯岛沿海地区发现了来自地中海不同区域(利凡特、埃及、小亚、爱琴海)的双耳陶罐 , 它们见证了塞浦路斯古代海上贸易的繁荣盛况 。 到了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早期至公元前4世纪末期) , 塞浦路斯成为从地中海东岸波斯统治下诸行省(如小亚细亚、埃及等地)至雅典谷物运输的重要停靠点 , 东部沿海城市王国如萨拉米斯与克提昂等凭借着自身的区位优势 , 也成为了东西方各地的商旅和其他各阶层群体纷至沓来的汇聚之地 。
除了海上贸易的影响外 , 安纳托利亚移民(约公元前2500年)、希腊移民(约公元前1400年、前1200年)与腓尼基殖民者(公元前10世纪末至公元前9世纪初) , 以及外来势力的轮番统治(亚述、埃及、波斯) , 均深刻影响了塞浦路斯的历史发展 , 使其呈现出东西方文化元素并存的特征 。 这一点在晚期青铜时代末期(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中期)的手工艺品与古风、古典时期的宗教文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
考古研究表明 , 在晚期青铜时代的末期 , 塞浦路斯的陶器式样与装饰风格受到了希腊与近东文化传统的双重影响 。 英国考古队在岛上距离帕福斯市十六英里外的库克利亚村落墓地中发现了一个过滤壶 , 壶上所绘鸟类图案在罗德岛与希腊本土的陶器中均有发现 , 该滤壶在设计时将近东酒具中的典型器物(过滤器与壶)融为一体 , 这一形制在利凡特文化中颇为常见 。 除了陶器 , 考古发现的青铜小雕像与象牙制品也为我们提供了塞浦路斯晚期青铜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汇并存的重要实例 。 恩科米遗址曾出土过一尊铜铸羊角神小雕像 , 现藏于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博物馆 。 依据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系教授希尔加·塞登与特拉维夫大学考古学者奥拉·内格比的考证 , 神像姿态与利凡特地区出土的许多展现攻击姿态的小雕像十分相似 , 羊角神所戴胫甲与左手所持盾牌分别展示出爱琴文明与赫梯文明影响的痕迹 。 来自于库克利亚—埃芙雷蒂遗址的一枚象牙镜柄的装饰图案是身着爱琴式样短裙的战士手持武器攻击一头侧卧的雄狮 , 而战士刺杀动物或神兽的主题在近东艺术中具有浓厚的传统 。 这些制品是爱琴文明、利凡特文化元素不断渗透并逐渐与塞浦路斯本地文化传统在公元前12世纪交流融汇的典型产物 , 此种“文化相遇”现象的出现 , 与安纳托利亚移民和希腊移民到来后岛上多元族群共栖的社会互动密切相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