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苏州古城内那些老茶馆

回忆苏州古城内那些老茶馆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苏州老茶馆早上生意特别好 , 有一批挑担买菜的农民卖完自留地种的新鲜蔬菜后便去城门口的老茶馆喝茶 , 他们是喝早茶的主力军 , 歇脚后顺便了解苏州城里的新鲜事 , 回到生产队可以吹牛一星期内容不重复 , 他们叫上城里喝茶听山海经 , 城里也有少量的读书人为了解乡情去城乡结合部的茶馆喝茶 , 用现在的话叫接地气 , 当时比较出名的有以下这几家:城东娄门大街东面尽头供销社斜对面河边的一家 , 苦苦支撑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 无奈关闭 。 自从大规模动迁后 , 盘门吴门桥不远处那家在街面整体改造后为保留茶馆怀旧 , 专门租了一条游船在吴门桥边开老茶馆 , 成为当地独特一景 , 一直苦苦支撑到2000年左右 , 石路南浩街还有一个老板学盘门老板也在金门和阊门之间吊桥边河道上用一艘固定的大船开了一个茶馆 , 就是现在神仙庙的边上的位置 , 他还在船的二楼辟了三个单间 , 以吸引一批中年情侣成为固定的茶客 , 可惜没有坚持几年就关闭了 。资格最老的是齐门大街古桥不远那家 , 一直苦苦坚持到九十年代 , 后来茶馆有一天着了火 , 在茶馆的杂物间发现了一批文物 , 是十几只年代久远的精品宜兴茶壶 , 大家纳闷穷困的茶馆老扳怎么会藏有这样的一批年代久远的精品茶壶 , 后来有一个难得来喝茶的九十高龄的老茶客揭开了谜底 , 他小时候就被爷爷带到这个茶馆喝茶 , 那个时候很多老茶客是自己带着茶壶和茶杯去齐门茶馆喝茶的 , 直到七十年代苏州仍然有许多遗老遗少去齐门老茶馆喝茶是自带茶壶和茶杯的 , 喝完后就放在店家寄存 , 下次来再拿出自己的茶壶茶杯喝 , 他们过世后没有人知道这些茶壶是珍品 , 茶馆老板就把他们扔在杂物间 , 茶馆老板过世后茶馆老板的儿子自然也不知道他们是宝贝 , 当天有收藏茶壶的藏家看到这么多的珍品堆放在杂务间时感到唏嘘不已!八十年代后苏州很多人流行去古典园林茶室喝下午茶 , 三五知己带上花生瓜子 , 花二角钱一杯茶在园林里蹲上半天 , 有人说要卖门票再花钱买茶不划算 , 有人出主意把每年凭户口领到的园林券用上节约费用 , 人们经常去的是拙政园东北面茶室和沧浪亭西侧茶室 , 还有网师园茶室和东园茶室 , 环境最雅致的是耦园茶室和艺圃茶室 , 耦园的茶室在园子的东北侧二楼 , 名字叫双照楼 , 三面都可以打开户窗 , 三面环水苏州独此一家 , 普通游客不知道后面可以上二楼到第二间房间喝茶 , 艺圃喝茶的妙处是园林本身在西中市的小巷深处极其安静 , 茶室南侧有一排长窗 , 窗外有一个湖面 , 湖面的尽头是太湖石假山 , 临水而茶 , 眼前仿佛是一幅山水画卷 。苏州园林的茶室的茶水费从一角一杯茶到贰角一杯好茶叶 , 到一元一杯 , 再到怡园新造二楼茶室六十元一杯 , 这个过程大概用了十几年 , 据说现在极品茶叶用普洱 , 在会所喝茶只供会员专用 。九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流行花几十块钱去吃带自助餐的茶室 , 比如去和茶馆等 , 优点是既可以喝茶又可以吃饱肚子 , 缺点是喝茶环境过于热闹 , 不够雅致 , 有一个阶段进去喝茶仿佛进入妇联大会场 。 这样的茶馆今天依然有 , 但真正喝茶的人是讲究喝茶环境和氛围的 , 是尽量不去这样的茶馆的 。直到今天有些老苏州喜欢藏身横街的椿沁园茶馆 , 还依稀有点老茶馆的味道 , 是那一条街众多茶馆中最大的一家 ,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 里面经常有评弹表演 , 不少外地人旅游者也是慕名前来 , 更别说苏州的老茶客 , 从小听到老的茶客特别多 , 在那里喝完茶顺便买点农民的菜和特色点心回家特别开心 , 路上听到的吴侬软语比其他地方多 , 应该算是体验原味苏州生活的好地方 。有些富贵人家在接待外地客人喜欢选择太监弄的松鹤楼吃晚饭 , 吃完饭便带客人步行到光裕书场二楼喝茶 , 小剧场形式 , 几十元一位 , 每隔一个小时茶室送评弹一小段男女双铛开篇 , 如喜欢可以另出费用点唱 , 无非是毛伟人和陆游诗词等 , 陪单位北京客人去过几次 , 还去过晚上中张家巷的评弹博物馆状元桌喝茶 , 上面演出下面喝茶 , 山塘街也有一家港台客比较多的王老板开的茶馆 , 去过很多次 , 对于真正想喝茶聊天的有点别扭 , 去过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了 。 (本文是转发本人微信公众号的短文)最近这几年晚上真正有特色的茶馆是平江路的那些茶馆 , 在那里的茶馆喝茶可以一边怀旧 , 一边看路人的风景 , 可以一边抚摸吴文化 , 一边感知这座千年古城的底蕴 , 比如平江路中段的伏羲会馆 , 一边喝茶一边可以聆听昆剧民间表演艺术家吕老师的""""昆剧清口" , 让碧螺春的茶水混合吴侬悠扬的声音穿越时间的回廊后慢慢品味 。 (期待添加微信公众号互动讨论)回忆苏州古城内那些老茶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