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从死神手里“抢人”,一年服务8000肿瘤患者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张晔
今年的五一假期从以往的3天增加到5天 , 但是魏嘉还是感觉不够用 。
“别人都是趁着假期休息 , 可我得利用假期做临床研究 , 还要去医院值班 , 了解病人的情况 。 ”5月1日 , 采访人员拨通了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魏嘉的号码 , 电话那头正在忙碌的她声音略显嘶哑 , 尽管刚刚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但是她还没有来得及和家人好好庆祝 。
5岁上小学 , 16岁就进入医学院 , 25岁博士毕业 , 如今魏嘉又成为医疗行业年轻人的典范 , 但她早已把光环悄悄放下 , 轻装前行 。 她直言 , 面对癌症死神的步步紧逼 , 唯有用创新的生物技术和家人般的温暖 , 才能不离不弃地守护每一位患者 。
##魏嘉:从死神手里“抢人”,一年服务8000肿瘤患者
本文插图
一年服务8000肿瘤患者
【##魏嘉:从死神手里“抢人”,一年服务8000肿瘤患者】魏嘉的专业是胃癌治疗 。 全球接近一半的胃癌新发及死亡病例在中国 , 相对其他类型的肿瘤 , 胃癌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 , 治疗手段也比较少 。
“其实我作为一个双鱼座 , 泪点特别低 , 在家里面看电视剧都会哭 , 但是在工作上不是那么回事 , 内心的波动会比较小 。 ”虽然每年服务的病患多达8000例 , 但她早已学会冷静客观地面对生死 。
在很多年前 , 刚入职成为肿瘤科医生的魏嘉并不是这样 。
那时 , 一位在工作中经常帮助她的同事突然罹患胃癌 , 让她震惊不已 。 尽管当时她已经博士毕业 , 却仍然找不出什么好的救治办法 , 但那位同事却十分坦然地对她说:“不用浪费医疗资源了 , 我知道自己这个病是什么情况 。 ”
“他越是这么说 , 我就越是深感无力 , 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 时至今日 , 魏嘉回想往事仍然感觉很难过 。
不过从那以后 , 魏嘉逐渐接受了这样的客观现实:病人得了肿瘤的事实无法改变 , 医生能做的是最大化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 “我们的目标也很明确 , 是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活得更长 , 帮助病人在通过治疗后改善生活质量 。 ”
就在十多天前 , 一位李阿姨带着女儿的遗愿专程从外地来南京向魏嘉表示感谢 。
“燕子(化名)得胃癌时只有26岁 , 比我小不了几岁 , 三年前她来求诊时已经是胃癌晚期 , 而且家庭条件特别困难 , 我看着实在于心不忍 。 ”魏嘉说道 。
像燕子的这种情况 , 一般的保守治疗措施只能帮病人维持一年左右的生命 。 但是 , 魏嘉两次帮她在医院申请救助基金 , 还发起了两次公益筹款 , 并且一直尝试各种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 通过魏嘉的呵护 , 燕子顽强地支撑了三年多 。
##魏嘉:从死神手里“抢人”,一年服务8000肿瘤患者
本文插图
不断创新的“医学人生”
“在我心里 , 肿瘤科医生最大的成就感 , 是当病人找到你 , 你说我还有一点办法 。 ”冲着这个目标 , 魏嘉在医学创新的道路一路狂奔 。
而工作上所谓的“无力感” , 也不断地转化为魏嘉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 。
“有个前辈告诉我 , ‘不要和病人成为朋友’ , 尤其是肿瘤科 , 因为你无法承受你的朋友在你的手上离去” , 这句话让魏嘉印象深刻 , “当一个病人百分之百信任你的时候 , 即便其他医院都说没有办法了 , 你也得逼迫自己去找希望 , 哪怕是一丝 。 ”
自2004年起 , 魏嘉对针对胃癌患者化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的现状 , 开展分子标志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系列研究 。 她根据每个胃癌患者的基因 , 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案 , 将晚期胃癌的治疗有效率提高14% , 部分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由国际上的9-11月提高到2年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