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乐队吧」去年的这档网综,是想拆散多少乐队?( 二 )


且不说汪峰、李荣浩本身就是从隔壁《中国好声音》照搬归来的 , 另外两个导师郭采洁和白举纲好像和乐队也没有太大关系 。 白举纲是2013年《快乐男声》第三名出道 , 这履历是否有资格当导师?至于郭采洁 , 从《小时代》里走出来的演员 , 对乐队更是外行吧 。
第一期节目里 , 价值官只看到了一个完全不懂乐队的制作方 , 企图照葫芦画瓢的做出来一个乐手版本的《中国好声音》 , 而就像《中国好声音》至今仍然停留在各种拽唱功的层面 , 《一起乐队吧》也是各种拽手速、摆一舞台的各种稀奇乐器来吸引眼球 。 眼花缭乱的炫技之下 , 观众不知道这个好听不好听 , 但知道他看起来非常厉害 , 就像是一场竞技乐队的锦标赛 。
乐队的灵魂在哪里?
除了在赛制和很多细节上完全照搬《中国好声音》 , 《一起乐队吧》第一期给人的最大槽点是在乐队真正意义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 真正的乐队绝不是乐手的简单堆砌 。
如果说《乐队的夏天》是将已经生产完成的乐队“成品“进行一场“展览” , 那《一起乐队吧》呈现给大众的则是如何将吉他、贝斯、键盘等乐手组装为乐队的作业过程 。
当然 , 第一期节目中不乏一些水平很高的乐手 , 像重点塑造的安雨等 , 确实也都拿的出手;为了能更好地出圈 , 乐手们选择(节目组让乐手选择)的也都是传唱度很高的流行歌曲 , 但如果一群技术超群的乐手对乐队的理解停留在堆砌组合这个层面的话 , 那他们很难做出真正打动人的音乐 。
对于乐队最大的魅力 , 价值官同意海龟先生的一句话:首先要有正确的三观 , 然后是情感的表达 , 最后才是技术 。 一堆技术堆砌的所谓乐队没人欣赏的 。
第一期节目看完 , 价值官只看到了乐手表演别人的乐曲 , 整场下来没有一首原创歌曲 , 我想这也是节目的一大败笔 。 相比于技巧 , 价值官相信大部分观众还是希望能听到一些发自内心的声音 , 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 。 技巧 , 只是玩乐队的一个基本素质 , 然而一支优秀的乐队 , 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 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 就算模仿其他曲风做到极致 , 也不过就是一支普通乐队的水平 。 很遗憾 , 在第一期节目里 , 价值官没有看到太多的情感 。
的确 , 乐队不能没有乐器 , 但拿个乐器并不代表就一定就是乐队了 , 真正好乐队是冲动的结果 , 是个过程 , 也是生活 , 并不是硬生生凑出来的 。 《乐队的夏天》里宽博士有句话说的很好:是不高兴才组的队 。 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酸甜苦辣 , 蕴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 只有过来人知道 , 而听众 , 能从他们的音乐里感受到这些情感 。
此外 , 一个素人的音乐节目 , 最闪亮的应该是人 , 而不是导师 。 对于多数观众 , 最想听到他们如何看待音乐 , 看待热爱 , 看到他们彼此的惺惺相惜和高山流水觅知音 。 之前在《乐队的夏天》里 , 没有导师 , 只有超级乐迷 , 而且还会被乐手怼 。 看到马东被痛仰主唱怼的样子 , 还有彭磊起初对那档节目真实的看法 , 以及超级乐迷被各种质疑 , 这才是乐队综艺该有的样子 。
而在《一起乐队吧》里 , 指点江山的导师 , 光芒遮盖了乐手 , 被商业包装过后的音乐人 , 少了个性 , 多了迎合 , 这种东拼西凑组成的乐队 , 充其量就是个流水线产物 。
不能深耕一个领域的网综难以出圈
虽然第一期节目让很多人失望 , 但客观上讲 , 《一起乐队吧》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 它给观众介绍了很多活跃在小圈子里的高水平乐手 , 把生活在角落和幕后的乐手推到了前台 , 给观众提供了解的途径 , 也给这些乐手带来了一部分流量 。
第一集折戟的主要原因 , 除了灿星生搬硬套《中国好声音》的规则和套路 , 缺乏创新外 , 还在于过分追求大而全的音乐 , 对于圈层的界定不够精准 。 回头去看近期两档比较成功的音乐综艺 , 无一不是从小切口去深耕某一领域 , 比如《声入人心》就专搞美声 , 《乐队的夏天》则请来一帮摇滚乐队 , 但《一起乐队吧》涵盖了吉他手 , 鼓手 , 特殊乐器 , 声乐等等 , 量大管饱 , 却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