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趣新」原来东晋皇权自带“防盗”属性,权臣王敦、桓温为何先后放弃称帝( 二 )


即便是两宋这样开明的社会 , 也只能说老板比较仁慈而已 , 尽管员工们的工资都很高 , 但君臣的本分并没有丝毫含混 。 但是东晋不同 , 不仅君王的管理权降到了极限 , 实现了君臣共治;而且君王对帝国的所有权也被分割 , 实现了“群臣共有” 。 从而形成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股份制”王朝 。
整个东晋王朝好比是一个大型的股份公司 。 而南渡的北方士族和土著的江南士族就是这个公司的各大股东 , 持有大量的原始股份 。 王室只是股东之一 , 但最多算是个名誉董事 , 连执行总裁也算不上 。 皇权只是一个空壳的象征 。 即便你能轻而易举地取代王室 , 但从中获得的最多也只是个公司名誉主席的头衔 , 一个傀儡而已 。 真正的实惠还在各大股东那里 , 除非你逐一消灭所有的股东 。 否则这个位置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 。
「文趣新」原来东晋皇权自带“防盗”属性,权臣王敦、桓温为何先后放弃称帝
文章图片
士族
【「文趣新」原来东晋皇权自带“防盗”属性,权臣王敦、桓温为何先后放弃称帝】我们可以用运钞车的例子来把这件事讲明白 。 运钞车上有钞票时是最危险的 , 最容易招来劫匪 。 但恰恰这时候也是抢劫难度最大的 , 因为运钞员必定荷枪实弹 , 严阵以待 。 运钞车在没有钞票的时候最安全 , 尽管这个时候运钞员的戒备意识薄弱 , 很容易被抢 , 但没有人会抢一辆没有钞票的运钞车 。
帝国也是这样 , 一旦帝王高度集权 , 王朝相对稳定 , 想要取而代之难度较大 。 但是恰恰这也是王朝最具吸引力之处 , 因为一旦你取而代之 , 便能获得一个帝王应有的权力和利益 。
但是东晋不是这样 , 它的权力是分散的 , 已经被各个股东分割拥有了 。 而这些士族的势力盘踞在全国各地 。 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 , 盘根错节的 。 一方面这些士族之间通过家族姻亲 , 利益抱团 , 一荣俱荣 , 一损俱损 。 第二 , 这些士族与东晋皇室之间也有非常复杂的姻亲关系 , 因为在东晋时代 , 皇室子女的婚配只能在各大士族的圈子里选择 , 东晋皇室的很多驸马、王妃甚至皇后都是从士族中产生的 。 王敦和桓温本人就是驸马 。
「文趣新」原来东晋皇权自带“防盗”属性,权臣王敦、桓温为何先后放弃称帝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实际上东晋皇室和士族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 , 有点一家人的意思 , 这就是王敦和桓温迟迟下不了称帝决心的原因 。 对于王敦而言 , 现在已经是“王与马 , 共天下”的局面了 , 琅琊王氏已经拥有一半的股份了 , 而另一半的股份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分散在其他股东手里 , 而这些股东不仅是一个利益团体 , 而且和琅琊王氏自身也有利益关系 , 王敦动他们 , 不仅费劲 , 而且也等于在动自己的利益 , 而这个过程远比做皇帝麻烦得多 。 对于桓温来说 , 也是如此 , 几次北伐积累的资本已经让“谯国桓氏”成为东晋顶级士族 , 实权也早已超越皇室 , 这时候何必再去折腾 , 要那个空壳皇位呢 。
我们看到东晋政权的这种君臣共有、股权分散的权利分配模式 , 有效地降低了皇权更迭的风险 。 皇室把鸡蛋放在了更多的篮子里 , 这种做法虽然让自己篮子里的鸡蛋变得很少 , 但至少保证了这些鸡蛋是安全的 。 这就是东晋王室如此羸弱却始终没有被权力更大的士族或权臣取代 , 而是稳固地延续了一百年以上的原因 。 东晋的覆灭——皇权的“防盗”属性只对士族有效
东晋共产生了五个顶级士族 , 分别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 , 此外还有不少次等士族 。 他们和司马王室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 所以当士族存在的时候 , 就是王权最安全的时候 。
换句话说 , 东晋皇权不可能被这些大士族推翻 , 对皇权的威胁只能来自士族的外部势力 , 这个外部势力和皇权与士族都没有复杂的利益关系 。 比如海盗孙恩 。
「文趣新」原来东晋皇权自带“防盗”属性,权臣王敦、桓温为何先后放弃称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