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晚报』只理老式发型、只收现金 瓣莲巷里这家理发店有点怪
本文插图
①理发店里摆放的金钢钻发蜡、老式吹风机等 。
本文插图
【『姑苏晚报』只理老式发型、只收现金 瓣莲巷里这家理发店有点怪】
②骆卫忠正在给老顾客吹头发 。 采访人员严松 摄
本报采访人员严松
很多人会说苏州早就没了当初江南大家闺秀之感 , 向大都市靠齐的路上与那些千篇一律的城市逐渐同质化 。 那么 , 小巷就似乎成了为数不多为旧苏州留守的地方 。 石库门、砖雕、漏窗、马头墙、粉墙黛瓦……这些旧苏州的符号伫立在古城区的每个角落 , 与繁华遥遥相对 。
位于古城中心地带的瓣莲巷便是苏式小巷的代表之一 , 这里不仅保留着时光冲刷后的曹沧洲祠砖雕门楼 , 更在苏州人的“念旧”情怀下 , 保留着最地道的苏式生活范本 , 而这处范本 , 更是在一间无名理发店中窥得真相 。 双开的深红色木质推门镶嵌着玻璃 , 并排的老式座椅在时间的磨损下有些微微发黄、熟悉的红色铁罐子散发出发蜡的香气 , 上世纪的苏式生活在这家理发店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
理发店锁住时光20余年
从养育巷的口子进入瓣莲巷 , 大约走上五六分钟 , 便来到位于瓣莲巷36号的这间理发店 。 远远望去 , 深红色的双开木质推门散发出浓烈的上世纪的味道 , 走进店铺 , 两位理发师穿着如今已经很少见的白色工作服 , 手里拿的吹风机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款 , 在客人头发上发出老式吹风机特有的响声 。 老旧的理发椅腿上已经生了锈 , 皮质靠垫也用胶布贴了好几层 , 台面上还摆着一瓶“金钢钻”发蜡 , 红色的铁罐子 , 让人一下子就“穿越”到了上世纪 。
今年64岁的骆卫忠和67岁的顾萌华是这间理发店的老板 , 自1998年两人所在的国营理发店“千里香”倒闭后 , 原本是同事的两个人成为搭档 , 共同在瓣莲巷开了这家理发店 。 虽然理发店“的性质变了 , 地址也变了 , 但我们俩还是遵循20多年前的‘规矩’服务客人 , 用的工具也都是老苏州人熟悉的‘三大件’——金钢钻发蜡、老式吹风机和摇刀 。 ”骆卫忠说 , 和市面上常见的定性啫喱相比 , 这款发蜡和老式的吹风机不伤顾客的头发 , 摇刀更是很多老苏州割舍不了的情怀 。
忠实粉丝跟随理发师半辈子
时光不停流逝 , 这所理发店不仅陈设没变 , 顾客也没变 。 “20多年了 , 我们始终做的都是老生意 , 有的顾客从年轻时起 , 便一直在这边理发 。 ”骆卫忠说 。
今年57岁的陈铭是这间无名理发店的忠实粉丝 , 每隔两个礼拜 , 陈铭都要来一趟瓣莲巷 , 让骆卫忠给自己理理头发 , 修修面 。 “我和骆师傅是老相识了 , 20多岁我还没有结婚的时候 , 就到当时的国营理发店‘千里香’理发 , 后来骆师傅开了这间店 , 我又跟着到这里 , 他的手艺 , 我最信得过 。 ”陈铭说 。 躺在老旧的理发椅上 , 骆卫忠右手拿着摇刀 , 沾着泡沫 , 在陈铭的脸上一上一下地“刮”着 , 再用干净的毛巾擦把脸 , 让这位五十多岁的老人一下子年轻了起来 。 “舒服!”陈铭临走时 , 竖起了大拇指 , 还递给骆卫忠一根烟 , 这是二十多年来 , 两人之间无声的默契 。 “理理发 , 修修面 , 和老朋友见一面 , 抽根烟 , 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 ”陈铭笑着说 。
骆卫忠告诉采访人员 , 像陈铭这样的老顾客 , 理发店还有很多 , 有些是从“千里香”跟随而来 , 有些则是曾经住在巷子附近的居民 , 他们每个人住在哪里 , 大概多长时间理一次发 , 习惯剃什么样的发型 , 骆卫忠都一清二楚 。 “我这家理发店没有名字 , 靠的就是老顾客的口口相传 , 再响的名字也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 。 ”
推荐阅读
- 千山晚报|垃圾分类评比考核 这家单位满分通过
- 金陵晚报官方微信|南京的一段视频火了
- 贵阳晚报|50米,5堆“地雷”!小区居民常走“狗屎运”,画面简直……不敢看
- 桂林晚报|桂林男子刚买的牦牛竟逃脱伤人,民警现场开枪击毙!
- 辽沈晚报盘锦时刻|市应急管理局对双台子区安全生产工作 开展专项督查
- 齐鲁晚报东营之窗|胜利油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研讨
- 台州晚报传媒|“特殊儿童喜过六一”——台金苍鹰突击队走进特殊学校,关爱特殊儿童
- 钱江晚报|“我的母亲像个小孩子”,杭州初一女生给妈妈的信刷屏!网友:这孩子是前世知己
- 扬子晚报网|放假通知!
- 中原网-郑州晚报|10辆氢燃料 电池公交车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