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毓明」鲍毓明十问受害者,舆论的道德义愤遭遇法律困境( 二 )


舆论中最强烈的义愤 , 也绕不开这个困境 。 鲍毓明不管是通过财新发声 , 还是用***辩解 , 都让事实变得复杂起来 。 他与女孩的关系 , 很可能无法顺利地导向“特殊收养关系” , 恐怕也难以牢固地确定“胁迫”的存在 。 这就让本案的走向变得不那么确定 , 有义愤有同情都没错 , 可最后还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
值得注意的是 , 鲍毓明在“十问韩某”中透露 , 受害者至今没让他看身份证 , 还说两人2015年10月初见时 , 受害者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来斤 。 他之所以提及这些信息 , 可能想表达的是:受害者看起来不像是未成年人 , 他与其发生性关系有误判的意思 。 这个事实需要交叉验证 , 因为鲍毓明甚至想推脱“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这个事 。
总之 , 鲍毓明通过微博账号连发十问 , 每个问题精心设计 , 指向明显 , 都在以自辩的方式否定强奸罪的基本条件 。 鲍毓明顶着舆论恶评 , 在信息发布上主动出击 , 都让这起涉嫌性侵案的面貌变得更复杂 , 也让本案走向“事实各自表述”的困境 。 鲍毓明究竟只是道德败坏 , 还是真的构成犯罪 , 舆论审判不算 , 仍要静候司法判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