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企业为世界经济稳定贡献力量,逆行出征显担当

逆行出征显担当、防疫施工两不误 , 中企全球战疫——
为世界经济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 ,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扎根当地 。 每一家在海外的中国企业 , 天然就是一座物资中转站、民心相通桥 。 疫情期间 , 海外中企对当地的每一次援助 , 背后都有一段投桃报李、守望相助的佳话 。
如今 , 海外疫情肆虐 。 中国企业不仅继续向当地提供多种援助 , 更坚守岗位、逆行出征 , 既抓防疫、也抢工期 , 为保障当地生产供应、稳定全球产业链作出积极贡献 。
“很多国家都撤了 , 中国人却逆行而来”
“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都从孟加拉国撤离 , 而你们中国人却要过来?”
问这个问题的 , 是位孟加拉小伙儿 , 中文名字叫柯书良 。 目前在中核五公司孟加拉聚氯乙烯工程总包部担任翻译 。 在孟加拉抗疫最关键的时刻 , 项目部迎来了10位从中国逆行而来的“勇士” , 这让当地员工备感鼓舞 。
柯书良说 , 一位中国同事的回答他至今铭记在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 , 中核集团作为中央企业担负着国家重任 , 危难时刻一定会和大家在一起并肩战斗 。 ”目前 , 孟加拉项目工程正有序推进 , 2万立方米低温储罐已成功完成了三次壁板的安装提升 。
镜头来到世界的另一端 。 卡达拉舍 ,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法国南部小城 , 却是全人类最大一颗“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项目所在地 。
在这个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中 , 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 , 负责的是“主机安装一号合同” 。 其重要性好比核电站的反应堆、人体的心脏 。 按预定计划 , 今年4月中核集团将迎来合同的第一个重要工程节点:为“人造太阳”安装杜瓦底座 。
然而与工程期限同时到来的 , 还有肆虐的疫情 。 尽管此时的欧洲形势依然严峻 , 但中核人没有犹豫 。 4月8日 , 中核二三的21人团队 , 毅然“出征”卡达拉舍 。 当地时间4月21日 , 中核团队正式向ITER组织移交杜瓦底座 , 成功打赢ITER项目建设首个攻坚战 。
在“一带一路”上 , 中国企业这样的逆行出征还有很多 。
“项目点火在即 , 整个团队都在昼夜奋战抢工期 , 疫情发生对项目建设无疑是巨大冲击 。 ”王晓军是中材国际印尼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的经理 , 按照合约 , 产线要在5月31日产出熟料 。 为此他放弃了春节休假 , 于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赶回印尼 。 尽管如此 , 疫情给工程带来的影响 , 还是超出了王晓军的想象 。
进入3月之后 , 欧洲疫情开始暴发 , 一些欧洲进口设备的技术人员 , 要么纷纷撤场 , 要么无法进场 , 项目一时迟滞难行 。 对此 , 中材国际统一调度资源 , 紧急从其他海外项目部调派人手增援 。
“我们克服了欧洲专家从现场撤退的困难 , 公司从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缅甸派出了一部分的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试 , 同时公司在国内组织了远程指挥调试 。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军介绍道 , “一般这类项目的正常调试是三个月 , 但欧洲专家走了以后 , 反而没有影响到我们自己的远程调试 。 最后我们仅用了23天的时间 , 就完成了这个项目的调试 。 ”
人手紧张 , 就引进印尼当地施工队伍 , 确保安装进度;设备缺件 , 就扩展全球采购 , 确保零件供应;物流中断 , 就安排印尼籍员工到中国取件……中材国际迎难而上 , 想方设法克服疫情给生产带来的影响 。
3月18日 , 中材国际印尼万吨水泥产线点火投产 , 比合同约定工期整整提前两个半月 , 得到印尼业主高度赞扬 。 对王晓军来说 , 疫情之下践诺履约 , “是责任也是情怀”;而对海外的中国企业来说 , 这是担当更是实力 。
“要把时间追回来”
4月20日 , 当李义民戴着口罩风尘仆仆回到沙特萨拉曼国王能源城项目驻地时 , 已是晚上8点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