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闻」为什么说少马爷的《文章会》不值钱?和两位相声大家对比高下立判!



「网闻」为什么说少马爷的《文章会》不值钱?和两位相声大家对比高下立判!
本文插图

相声门里有句老话:“文怕《文章会》 , 武怕《大保镖》” 。 《大保镖》的表演难度在于演员在台上要配合表演比划刀枪架 , 真能做到一招一式不露怯并不简单 。 而《文章会》虽然没有太多肢体表演 , 但对人物塑造要求相对较高 , 刻画的角色得让观众觉得可信 , 包袱才能响 。 演员使文哏传统活如果驾驭得不好 , 也很容易让文哏变温了 。
「网闻」为什么说少马爷的《文章会》不值钱?和两位相声大家对比高下立判!
本文插图

《文章会》这段传统活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使法 , 演出效果也不尽相同 。 比如马三爷当年使这段就加入了个人符号化的元素 。 不管是“马山芋”这一角色 , 还是“门外主考”的底 , 都俨然成了马三爷独有的使法 , 深深印刻在观众心中 。 假如原封不动的照搬 , 换二一位来使 , 准保一“泥”到底 。 别说是其他同行 , 就算少马爷使这段也不敢照搬照抄 , 只皆因在观众心目中的“马山芋”只有马老一人 。
「网闻」为什么说少马爷的《文章会》不值钱?和两位相声大家对比高下立判!
本文插图

文章会》同样备受观众推崇 。 和父亲马三立一样 , 少马也在传统相声《文章会》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 。 相比于马三爷的版本 , 少马的表演则显得更为火爆 。 原本这块活里的假文人被改成了拉洋车的 , 这一改无疑平添了很多新包袱 。 在瓢把部分 , 蒙头盖影的用“跑步、地理”带出了人物的真实身份 。 马谢档一谝一刨的使法 , 也略带着文活武使的意味 。 不过这同样是把双刃剑 , 火爆是以牺牲段子合理性为代价换来的 。 传统使法逗哏的由始至终以北大学生自居 , 直到“王二姐思夫”的底才算彻底露馅 。 铺垫的瓷实 , 底包袱才更响 。
「网闻」为什么说少马爷的《文章会》不值钱?和两位相声大家对比高下立判!
本文插图

反观少马的使法 , 虽然“超等顾问”的底也很响 , 但观众从前面“人和车厂”、“校长是刘四爷”等包袱上已经醒攒了 。 此时 , 观众已经认定逗哏的角色根本不是学生 , 就是个拉洋车的 。 后面再引出“康圣人出题”就显得荒诞不经了 , 康有为更不可能去造访车厂子 。
「网闻」为什么说少马爷的《文章会》不值钱?和两位相声大家对比高下立判!
本文插图
另外 , 马志明、谢天顺合作《文章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 而表演时 , 逗哏的谝如何受康有为的器重 。 但大家都知道 , 康有为去世将近60年了 。 此时硬要和康有为有交集 , 无异于是“关公战秦琼” , 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 一旦观众觉得不可信了 , 后面的包袱即便再响 , 也是为了抖包袱而抖的 。 还有一点 , 当年马谢档合作期间 , 马志明不管使哪块活 , 在台上都或多或少的带出来“犯犬” 。 而唯独《文章会》这段只要一“犯犬” , 就违背了角色本意 。

「网闻」为什么说少马爷的《文章会》不值钱?和两位相声大家对比高下立判!
本文插图
在其他众多相声演员中 , 相比而言还有一位老先生的《文章会》颇具代表性 , 他就是苏文茂 。 苏先生的演绎基本遵循了传统使法 , 但也加进来不少新包袱 。 观众最熟悉的莫过于巧妙借用了相声前辈周蛤蟆的包袱 。
「网闻」为什么说少马爷的《文章会》不值钱?和两位相声大家对比高下立判!
本文插图
【「网闻」为什么说少马爷的《文章会》不值钱?和两位相声大家对比高下立判!】
周德山的名号在老观众当中可谓人尽皆知 , 蛤蟆爷自带喜感的形象 , 被冠以北大校长的名号也并不突兀 。这样的改法既避免了对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不敬 , 又能在观众当中引发强烈共鸣 。 这种创新后来也被很多青年相声演员争相效仿 , 比如刘春山、许健在使这段时 , 就把校长换成了天津观众更熟悉的刘文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