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滴滴美团前赴后继,结果赚钱的是哈啰( 二 )


杨磊认为 , 哈啰拥有一定的流量和用户基础 , 但会结合第三方做共享式 , 不会亲自下场做所有的业务供给 。 将自己不能做业务进行流量分享 , 以适应互联网下半场的节奏 。
“现阶段就是做了些用户调研 , 以及通过改版的方式得到用户习惯协同效果的反馈 。 给用户提供更多的生活类服务 , 是现在基本认定的发展方向 , 但还没有在供给侧体现出具体要做的服务 。 ”他称 , 现在哈啰出行App上的部分服务 , 很多都不是哈啰团队自己下场做的 , 暂时内部也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团队 。
顺风车“上位”
杨磊还透露 , 根据哈啰共享单车和助力车2019年的毛利 , 随着业务规模发展及效率提升 , 哈啰出行预计2020年可实现整体盈利 。
这确实是个令人意外的消息 。 业内一直将盈利的希望寄托于在网约车领域具有垄断优势的滴滴 , 但自2019年11月滴滴顺风车归来后 , 并未显现用户与运力上的优势 , 千亿美元估值期望也随之下降 , 甚至有声音称“滴滴已撑不起600亿美元估值” 。
现场 , 杨磊称哈啰盈利判断是基于业务情况和严密财务测算而来 。 根据“共享单车和助力车在2019年哈啰获得的毛利 , 再随着业务规模持续发展及效率持续提升 , 在2020年实现整体盈亏平衡是可预期的 。”
除了他提到的单车和助力车 , 虎嗅了解到 , 顺风车业务也为哈啰的盈利预期作了很大贡献 。 哈啰顺风车目前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 累计认证车主超1400万人 。 顺风车负责人江涛透露 , 哈啰顺风车目前占据行业份额达70%左右 。
2019年 , 哈啰顺风车业务表现突出 。 顺风车团队2019年的绩效达到B+ , 即整体绩效超出预期 。 内部人士告诉虎嗅 , 疫情期间的几个月虽然订单量下降 , 但因为减少了广告投放 , 实现了高毛利 。 “顺风车是公司目前成本最低的团队 。 ”
哈啰的订单以大订单、高客单价为特点 , 弥补了低频的缺点 。 相比滴滴顺风车的需求仍以上下班通勤为主(实际上是快车业务的补充) , 哈啰顺风车适应了长距离场景 , 用户养成了长途或者说跨城需求的使用习惯 。
顺风车越远越便宜 , 近距离3公里左右 , 顺风车价格比快车低30%~50% , 用户感知不强 。 但远距离的优势异常明显 。 比如打车到上海浦东机场 , 快车超过200元的距离 , 在顺风车只需要70块左右 。
不仅是对用户 , 司机端也是如此 。 哈啰顺风车的规则是 , 平台收取10%的服务费 , 10元封顶 。 在短距离顺风车行程中 , 司机收入总数小 , 即使是10元以下的服务费 , 也会显得多 。 但长距离中 , 司机收入超过百元 , 10元服务费占比重小 , 司机的接受度就较高 。
此外 , 近距离出行需求可替代的交通工具很多 , 价格优势不明显的时候 , 也不利于平台形成稳定的需求 , 养成用户使用习惯难度大 。
目前哈啰两轮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50% , 杨磊称 , 两到三年后 , 这一占比会降至20%~30% 。 在当前本地生活尚未形成具体业务时 , 两轮收入占比压缩意味着四轮业务将在营收中贡献更多 , 而顺风车 , 毫无疑问是即将“上位”的现金牛业务 。
两轮战争爆发
随着复工深入 , 严格管控的出行领域 , 也将迎来“恢复自由身”后的报复性消费 。 而这 , 对出行运力供应商来说 , 是罕有的重新争抢市场的好机会 。
4月8日 , 哈啰出行宣布 , 与宁德时代(300750,股吧)、蚂蚁金服三方合资成立的宁德智享获得上市公司中恒电气(002364,股吧)2亿元投资 。 加上上文提到的2019年年底的那轮融资 , 哈啰已经拿到两笔资金 。
宁德智享是哈啰出行与宁德时代、蚂蚁金服2019年6月联合出资10亿元组建的 , 主营电动车换电业务 , 也叫“哈啰换电” 。 其直接关联的哈啰助力车业务于2017年9月上线 。 至2020年2月底 , 哈啰助力车入驻超320个城市 , 占据市场份额约70% 。 根据哈啰公布的数据 , 其在昆明投放的助力车 , 每辆车的日均骑行次数在5次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