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堤■花园口决堤后的日军:为躲洪水活烧伤兵( 三 )
这个决定对蒋介石而言并不轻松 , 早在1935年 , 受聘于中国政府的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法肯豪森 , 关于抗日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向蒋介石提出的建议中 , 就有利用江河阻敌的论点 。 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这份建议书中文译稿上 , 有蒋介石对于“最后的战线为黄河 , 宜做有计划之人工泛滥 , 以增厚其防御力”一段的五字眉批:“最后的抵抗线” 。 1936年7月 , 法肯豪森第二次提出了决黄河以阻敌的建议 。 两年后 , 最终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做出这一艰难抉择的 , 是豫东战场节节失利的战况 。
6月9日这一天 , 蒋介石在武汉对外国采访人员谈目前抗战形式的时候 , 这样说明:“现在的战局关键 , 不在一城一地之能否据守 , 最要紧的是一方面选择有利地区 , 以击破敌人主力 , 一方面在其他地区以及敌军后方 , 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 , ……今后战事 , 即将转入山地与湖沼地域 。 ”这似乎更像是一个关于决堤的信号 。
花园口:三易其址的最终选择
6月9日的决堤放水 , 终于让花园口这个郑州北郊的偏僻地带 , 成为抗战史上抹不去的符号 , 但仔细追溯起来 , 当蒋介石定下“以水代兵”的决堤策略之后 , 首选却并非花园口 , 而是中牟县城北边25公里的赵口 , 东西距离开封、郑州均不到百里 。 最初的决堤行动由第53军的万福麟部执行 , 限定6月5日夜12点之前放水 。
文章图片
之所以选择在赵口决堤 , 曾专注于花园口决堤事件研究的学者渠长根向采访人员分析 , “一是预计到决堤后河水将沿1843年(道光23年)决堤的旧路流动 , 顺贾鲁河道 , 经过河南中牟、尉氏、扶沟、西华、太康、鹿邑和安徽太和、阜阳、颍上、霍邱、亳州等县 , 十天左右到达周家口 , 会合沙河东流入淮 。 二是因为这一带地势较低 , 出水会比较顺利 。 更重要的是因为由此而下的这条水路基本上符合当前的军事形势 , 日军大部盘踞在这一带 , 黄水一旦放出 , 会把日军滞留在这片土地上 。 “
但赵口的决堤行动进行得非常不顺利 , 渠长根分析这是因为“事先对黄河的水势估计过大和对黄河堤质估计过松 , 同时决口开始的宽度太小” 。 后来在第一次决口以东30米处 , 作第二道决口 , “起初水势迅猛 , 而后堤身在水力的涌动下不断颓塌阻塞 , 虽然多次悬赏 , 激励官兵加紧疏通 , 但是都没有奏效 , 又告失败 。 ”
直到6月6日上午7点 , 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携参谋熊先煜一同前往赵口视察 , 才发现“决堤进展不顺并非人力不够 , 而是计划不当所致” 。 于是建议在中牟以西郑县自己的防区内另辟一个地方决堤 , 经商震报请蒋介石批准 , 当夜就开始实施 。 渠长根研究说 , “从杨桥到荥泽 , 蒋在珍的沿河防区地形也很复杂 , 到底应该选在什么地方更为合适 , 蒋在珍与随行参谋熊先煜在从郑州返回师部所在地京水镇的途中反复讨论 , 认为有两个地方都可以:东边的马渡口和西边的花园口 , 因为它们的地形都利于出水 。 但是 , 相对而言马渡口与赵口相距不远 , 敌人容易接近 , 时间不宽裕 , 花园口与赵口相距26公里 , 地形地势也更为有利一些 。 于是商定就在花园口 。 ”这种分析也得到了当地水利专家的肯定 , 因为黄河的河道有“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说法 , 所谓“豆腐腰” , 就是指河南孟津县到黄河入海口一带 , 意思是说黄河堤防所在的腰部 , 好像豆腐一样容易被洪水冲决 。 花园口就恰恰处在黄河腰部的上端 。 但是 , 具体选在花园口的什么地点 , 还需要到现场考察 。
推荐阅读
- 汪东兴|揭秘抓捕“四人帮”背后的67名无名英雄
- 「故事」春秋五霸都是哪几位,他们称霸后的结局如何?
- []大清亡后,它的9位封疆大吏去哪了,最后的结局如何?
- 『嘉靖』任由皇后活活烧死?嘉靖帝三个皇后的悲惨下场
- 「」古人为什么“宁可睡荒坟,也不去破庙”,这背后的原因你不知道
- 『保定』老照片背后的悲壮, 用两年时间构筑的堑壕, 只阻挡了日寇10天
- 意大利@不能夺冠就枪毙!世界杯背后的战争与政治
- 陈老■百岁红军陈云忠:飞夺泸定桥胜利幕后的侦察兵
- []修复后的光绪照片和黄子韬太像了,看到慈禧才知道啥叫岁月无情
- 【中国】中美关系解冻背后的隐秘:尼克松时期的中美防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