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炳文』程炳文:精准扶贫,小杂粮也能有大作为

『程炳文』程炳文:精准扶贫,小杂粮也能有大作为
图片

人物档案程炳文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查看指导小杂粮种植情况 。受访者供图程炳文 , 1963年生 , 山西省长治县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研究员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专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宁夏小杂粮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首席专家 。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杂粮的研究、示范与推广 , 育成新品种14个 , 为该产业成为贫困地区新的经济支撑点作出了突出贡献 。
“搞农业科研的 , 就是为了让产业得发展 , 让百姓得实惠 。 不能只干‘半截子’活 。 ”
王迎霞
他从包里掏出一把药 , 头一仰咽了下去:“我有糖尿病和高血压 , 药得顿顿吃 。 今早忙着准备下午的调研资料 , 给忘了 。 ”
认识程炳文快两年 , 笔者第一次“逮”住他如此认真地聊天 , 是在4月21日举行的科技支撑宁夏海原小杂粮产业示范县建设座谈会的间隙 。
他是宁夏小杂粮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首席专家 , 工作单位不在银川 。 以往我们都是在各种会上碰面 , 接着急匆匆下乡 , 最后各自消散在茫茫人海 。
全年超过一半时间都在各地调研 , “下乡”是他生活中的高频词 。 他的私家车7年间一共跑了13万多公里 , 基本都用在了下乡路上 。
从事小杂粮研究、示范与推广30多年 , 程炳文先后主持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15项 , 育成小杂粮新品种14个 , 被授予宁夏第二批“塞上农业专家”、固原市“六盘英才”等多个荣誉 。
“搞农业科研的 , 就是为了让产业得发展 , 让百姓得实惠 。 其实好多荣誉对我来说都是虚的 , 昨天单位又让报个啥奖 , 我因为要来海原 , 推掉了 。 ”说这话时 , 他压低声音 , 嘿嘿笑了起来 。
子承父业 , 走上小杂粮研究推广路
程炳文搞小杂粮几乎没有悬念 。 他的父亲王玉玺就是国内老一辈知名的糜子专家 , 曾任全国糜子科研协作组组长 。
上世纪60年代中期 , 为支援宁夏建设 , 王玉玺从“小杂粮之乡”山西来到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 , 10年后又将全家迁往这里 。 固原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 , 是宁夏唯一的非沿黄城市 , 沟壑纵横 , 干旱少雨 , 一度被联合国贴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标签 。
如何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种出高产作物?具有独特抗干旱、耐瘠薄能力的小杂粮进入了科研人员的视线 。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 , 辛苦一年往往颗粒无收 , 少年的程炳文看在眼里 , 疼在心里 。 而每当看到父亲和前辈们研究出的小杂粮品种一次又一次增产丰收时 , 他暗下决心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
1988年 , 程炳文从宁夏大学农学院毕业 , 被分配到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 受父亲影响 , 他也走上了小杂粮研究推广的路 。
“宁夏小杂粮过去一直作为补缺的救灾作物 , 普遍种得比较少 , 产量也不高 。 ”程炳文说 , 随着小杂粮被确定为特色农业产业 , 科研人员必须在品种优选和栽培技术上下功夫 , 从而提高产量、提升效益 。
2017年 ,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宁夏表示 , 将组织国家级专家在贫困地区实施全国成熟适宜科技成果示范转化 , 助推宁夏脱贫攻坚 。 第二年初 , 科技部农村司与宁夏科技厅联合实施了科技扶贫东西协作行动 , 聚焦深度贫困区草畜、马铃薯、小杂粮、中药材和冷凉蔬菜五大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 , 组织专家啃起“硬骨头” 。
程炳文被选为小杂粮项目研究团队负责人 。
他们一边根据宁夏实际对接高校研发新品 , 一边直接引进较为成熟的科研成果 , 在本地深加工企业进行生产 。 程炳文的理由是 , “农业科研必须盯着产业 , 否则就是空壳” 。
一个项目为贫困区增收1亿元
宁夏小杂粮种植面积很大 , 平均每年都在250万亩以上 , 最多时能达到300万亩 , 已成为贫困地区新的经济支撑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