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簇书吧#——我和《三国演义》,纷纷世事无穷尽

在古典小说中 , 我和《三国演义》结缘最深 。 一方面是我对历史演义小说的兴趣 , 另一方面是因为《伏锐说书》 。
开始阅读《三国演义》 , 那时年纪小 , 刚满九岁 , 发现阅读有难度 , 虽然有《说岳全传》《水浒传》作为基础 , 但此书的语言绝对比我读过的古小说要艰深多了 。 那时候连“曰”字都不认识 , 只认作是写扁了的“日”字 , 还好我父亲指导:“这是古文的‘说’的意思 , 读作yuē 。 ”现在想来幼稚可笑 , 那时的感受深刻而真切 。 还好我对这部名著的热爱之情不减 , 坚持读下去 , 居然渐入佳境 , 在精彩之余 , 更发现了一个个更为精彩的故事 , 小学毕业之前 , 我读了不下三遍 , 有的精彩章节 , 我熟读能诵 。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三国演义》封面上 , 赫然印着“罗贯中著”的字样 , 我以为罗贯中写出来的原作就是如此 , 上了大学才发现 , 我竟错了 。 罗贯中的原作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 240则 , 后来流行李卓吾评本 , 120回 , 回目多不对偶 , 到了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整理回目、修正文辞、削除论赞、改换诗文、增删改写情节 , 删去旧评 , 成为流传到现在的本子 。
#律簇书吧#——我和《三国演义》,纷纷世事无穷尽
文章图片
现在市面上基本看不到罗贯中原汁原味的著作《三国志通俗演义》 。 我买到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 比较之后 , 发现《三国演义》比《三国志通俗演义》少了十几万字 , 其中文字改动也较大 。 尤其是人物书信来往、诗词等 , 姑举一例 , 以见一斑:
“关云长挂印封金”一节 , 云长、玄德书信往来:
玄德与云长书信 , 《三国志通俗演义》如下:
备常谓古之人 , 恐独身不能行其道 , 故结天下之士 , 以友辅仁 。 得其友 , 则益;失其友 , 则损 。 备与足下 , 自桃园共结刎颈之交 , 虽不同生 , 誓以同死 。 今何中道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 , 愿献备级以成全功 。 书不尽言 , 死待来命 。
《三国演义》则显得简洁许多:
备与足下 , 自桃园缔盟 , 誓以同死 。 今何中道相违 , 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 , 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 。 书不尽言 , 死待来命 。
毛氏父子删去了刘玄德对交友议论性的话语 , 直接进入正题:与关云长交情的断绝 , 伤心之语 , 尽入文中 , 如在眼前 。
同样是“曹操大宴铜雀台” , 罗贯中《通俗演义》中有王朗、钟繇诗各一首:
铜雀台高壮帝畿 , 水明山秀竞光辉 。
三千剑佩趋黄道 , 百万貔貅现紫微 。
【#律簇书吧#——我和《三国演义》,纷纷世事无穷尽】风动绣帘金凤舞 , 云生碧瓦玉龙飞 。
君臣庆会休辞醉 , 携得天香满袖归 。
铜雀台高按上天 , 凝眸览遍旧山川 。
栏干屈曲留明月 , 窗户玲珑压紫烟 。
汉祖歌风空系筑 , 楚王戏马谩加鞭 。
主人盛德齐尧舜 , 愿乐升平万万年 。
《三国演义》中 , 这两首诗歌都被删除了 。 主要原因就是这两首诗不一定是王朗、钟繇所作 , 如此成熟的七言律诗在汉末三国时代不可能出现 , 至少要到唐初沈佺期、宋之问二人之后才会有 。 尽管王朗、钟繇是当时名士 , 文名出众 , 但要写出律诗却不太可信 。
毛氏父子在回目整理、语言变动方面还是取得了成就 , 于是《三国演义》流行不废 , 我们接触最多的也是这个本子 。
我小学时 , 连丽如曾在电视上录制说书《三国》加以戏剧 , 名为《听书看戏话三国》 , 我很感兴趣 。 因为连丽如所讲的三国传自其父连阔如 , 连阔如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名震书坛 , 当时曾流行“千家万户听评书 , 净街净巷连阔如”之语 , 他的《三国》《东汉》《水浒》享誉书坛 , 成为连氏看家书 。 我还记得几个片段 , 关云长保着二位皇嫂千里寻兄 , 过关斩将 , 播出一段说书 , 再播放一段京剧 , 印象中甘夫人、糜夫人在舞台上没有实实在在坐轿子 , 只是分别跟在一名小校身后 , 二位夫人都是双手各自执着一面三角旗 , 旗尖朝下 , 算是乘坐轿子了 。 当时不懂这是舞台艺术的虚与实 , 还暗暗纳罕:“这也太简省了些!”之后便是好笑 。 后来也懂得了在舞台上:举杯没有酒 , 鞭子就是马 。 台上走一圈 , 冬夏与春秋 。 《说书看戏话三国》播出应该没有很长时间 , 因为这档节目主要是根据戏剧唱段来确定说书内容的 , 一些不相干的内容也没有听她“慢慢道来”了 。


推荐阅读